陕西省铜川市因煤而兴、因矿设市,曾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转型城市。近些年来,在加快老城改造提升、实施新区开发建设、推进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进程中,面对退休老矿工多、再就业人员多、享受低保困难群众多、基层矛盾隐患多、社区基层治理难度大“四多一大”突出问题,铜川市坚持构建党建引领“一网治理”工作体系,通过优化网格设置、整合网格职能、统筹资源力量,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推动城市基层治理迈出管理精细化、工作精准化、服务精品化新步伐。
构建严密网格体系,紧盯社区网格设置不精准、组织覆盖不到位、网格员不专职的短板,建立起科学、顺畅、高效、严密的组织体系,推动基层治理做细做实。综合考虑新老城区社区规模大小不一、人员分布不均、街巷文化不同等实际,按照新建型、城中村型、老旧小区型、单位型4种网格类型和每个网格覆盖200—400户标准,将全市482个网格拆分组合,调整优化为526个,做到网格全域覆盖、便于精准服务。着力破解社区管理组织体系不严密问题,网格划定后,及时组建或优化升级网格党组织,升格32个社区党支部为党委(党总支),成立网格党支部456个,设立楼栋党小组2280个,选配党员中心户3189个,构建起党建引领社区网格治理工作新格局。规范配备网格队伍,着力解决过去社区工作人员兼职多、专职少问题,坚持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标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网格员569名,落实薪酬待遇,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出台管理考核评价办法,实现了网格一格一员、专人专责、全员尽责。
完善网格运行机制,聚焦群众需求、强化问题处置、做实智慧服务,促进治理效能持续提升。积极破解社区多头管理、资源短缺分散、职责交叉不清等问题,社区网格党组织牵头,整合政法、综治、民政等12个领域网格形成“全科大网格”,全面承接社会管理事务,为群众提供综合性政务和生活服务,办成了社区食堂、预约诊疗等一批惠民实事。变被动防范为主动化解,针对新老城区因征地拆迁、物业服务、下岗职工就业保障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网格党支部调动网格员发挥作用,建立网格常态化走访巡查制度,实行分级分类处置,一般性问题现场解决,重大问题按照“网格发现、街道派单、部门受理、结果反馈”的模式予以解决,今年累计排查发现问题1580件,办结率达98%,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针对城市生活快节奏、社区居民老龄化特点,立足服务便捷化、智慧化,建立网格信息管理系统,网格员通过“铜城办”APP平台发布通知公告、开展民意调查、实现在线办公;开设“微小区”“微管家”等微信小程序,通过居民线上“呼叫”、网格员线下代办,实现了动动指尖、办事方便。
凝聚网格各方力量,针对基层治理力量薄弱、合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问题,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务触角下延,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格局。坚持党员干部包联网格,市委常委和副市长每人联系1个社区,256名区县、街道班子成员下沉网格纾难解困。疫情防控期间,带动全市3.5万名在职党员在网格中亮身份、领岗位,共筑疫情防控防线。动员部门单位与网格联建,建立“街社吹哨、部门报到”服务机制,每月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召开联席会议,共商网格服务事项。今年以来,全市510家部门单位与网格党组织签订共驻共建协议,落实服务项目689个,协调解决小区停车难、基础设施老旧等便民实事1100余件。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网格治理,培育、扶持和发展公益服务类、文化体育类、慈善救助类社会组织136个,成立萤火虫、夕阳红等志愿者服务队伍69支,累计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爱心助学等服务782批次,实现各方齐上阵、服务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