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城市党建 / 正文

澄城县:以“四四三三”工作机制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11-29 15:41

澄城县自实施“一核多元进网格,同心‘三办’促治理”以来,始终以镇(街道)党(工)委为“轴心”,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大党建”理念统筹各方资源,探索出以“四化建设、四进网格、三项清单、三个台账”为主要抓手的“四四三三”工作机制,不断做强组织联建、做细活动联办、做活资源联享、做优服务联做、做实治理联管,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

推进“四化”建设,统筹多方力量

一是党群下沉岗位化管理。将全县8000名全县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在职、离退休党员、干部、职工,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三官一律”,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五老”人员社区志愿者按照工作区域、生活区域就近就便下沉到村社、到网格。各镇、街道立足村(社区)群众需求和下沉人员特长,在网格内设立政策宣传、民情联络、矛盾调解、帮扶助困、文明创建、公益服务等不同岗位,由下沉人员各自认岗领责,签订履职承诺,在访民意、解民忧、破难题、办实事过程中,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是矛盾问题协同化破解。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党建庭院、红色议事厅、居民议事会等平台,常态化开展下沉走访,及时准确收集社情民意,对能当场解决的矛盾问题,及时做好疏导、调处工作。对群众反映强烈、矛盾集中、处理难度较大的事项,集中力量,共商对策、共解难题,今年以来,通过网格下沉收集社情民意806件,化解矛盾纠纷540件,确保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三是共驻共建项目化推进。各镇(街道)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综治维稳、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中心工作,结合村、社区民生难题和共驻共建单位职能及下沉人员资源优势,制定共驻共建项目清单,明确共建内容、推进措施以及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等,实行项目化管理,力争完成一个项目,帮助村、社区解决一类难题。

四是服务群众精准化对接。由村、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下沉人员和辖区非公企业、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商超、家政等社会力量进网格,定期举办党群连心、关爱服务、宣传宣讲、健康救助、文化惠民等各类主题服务活动,与居民群众面对面服务、心贴心交流,各基层党组织创新热情活力迸发。特别是城关街道针对辖区范围内排查出的13类特殊群体,以村社党组织为“媒”,联结下沉力量,签订“牵手连心卡”,约定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服务内容,精准对接,社会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

深化“四进”活动延展网格内涵

一是政策宣讲进网格。每月开展一次政策宣讲活动,深入村组、社区、小区、楼院,积极向选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成绩成效和文明城市创建、养老诈骗防范知识等内容。

二是暖心服务进网格。每季度开展一次暖心服务活动,主动参加村组、社区关爱老人、扶助幼小、文化艺术、医疗健康、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与选民、群众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服务。

三是民生实事进网格。每年领办一项网格实事,利用自身特长和行业优势,积极联系对接所在单位和相关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助力解决村社阵地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等方面的瓶颈短板。

四是民情走访进网格。坚持不定期深入走访群众,主动参加社区轮值主席制、民意恳谈会、小区居民议事会等活动,围绕基层党建、城乡治理、乡村振兴、营商环境、产业发展等出谋划策,设立民意信箱、发放“连心卡”,广泛征集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困难。

建立“三项清单”助力精准服务

一是建立资源清单。辖区各部门、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及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动员各自分管范围内人员根据自身职责和资源优势提出服务内容及方式,移交镇街,由镇街统筹,有效盘活辖区资源,增强基层服务力量。

二是建立需求清单。各村、社区通过调查走访、村情社情分析、网格下沉了解等多种形式,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将村社面临的困境、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包括难点、堵点、疑点问题征集过来,找到日常工作中的薄弱点和空白处,分类汇总,建立清单,以需求为导向对接资源,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是建立认领清单。村、社区围绕乡村振兴、城乡治理、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对接需求清单与资源清单,梳理形成长(短)期、集体(个人)服务项目,积极引导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和有相关特长、资源禀赋的个人自愿认领,通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造良好服务形象,增强村、社区服务群众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建好“三个台账”助推工作落实

一是建好接待日登记台账。各镇(街道)依托现有的联络站点(党代表工作室、委员活动室)每月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两次选民、群众接待日活动,了解群众当前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选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逐条进行梳理汇总登记,并按照“易事即办、实事快办、难事联办”的原则分层分级进行处理,及时整理反馈处理意见、处理结果,确保小事办实,实事办好,好事办快,群众满意。

二是建好入户走访台账。将各类人员按照居住区域、工作区域等划网联格,向所属镇(街道)党(工)委和包联网格所在村(社区)党组织报到,由所报到镇(街道)、村(社区)统筹安排,下沉网格,全面开展“双报到双服务”活动,第一时间搜集掌握社情民意动态,进村(社区)入户宣传党的政策、了解群众需求、化解社会矛盾、服务辖区居民,真正实现需求在网格中发现、资源在网格中整合、问题在网格中解决,发挥好社会“稳定器”作用,快速打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三是建好月议事台账。各镇(街道)每月及时梳理汇总当时不能解决或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办理的难事,每月组织1次集体议事活动,集体分析讨论解决重难点问题,协商议事、派单办理、完成销号,并跟踪相关事项办理情况,做好回访,促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交办问题—解决问题—反馈结果”有效闭环,有力推动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在推行“四四三三”工作机制过程中,澄城县各级各方面共驻力量得到有效统筹,镇街、村社服务群众共建资源有力融合、共治要素有序流动、共享功能有机衔接,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攀升。

供稿:澄城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孟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