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城市党建 / 正文

王益区:社区自建“红色物业” “三无小区”迎来治理“全能管家”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12-06 15:51 作者:闫琦

2021年7月,王益区桃园街道光明社区探索成立了全市首家由社区居委会主导自建的“军龙红色物业”,为小区提供物业服务。一年多的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推广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显现出前所未有的溢出效应,时隔一年有余,社区自建“红色物业”已在王益遍地开花,结出硕果,为破解“三无小区”治理难题赋能添力,让“三无小区”有人管、管得好。

攥住机制化管理“方向盘”,打造居民群众的放心管家

光明社区位于王益区桃园街道,2021年之前,这里配套设施老化陈旧,居民矛盾显著,物业服务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物业公司都不愿意接手,服务管理难度很大,一直是街道和社区的头疼事。时隔一年,却发生了大变化,院落门口加装了道闸,派驻了保安,道路整洁平整,服务设施也翻了新,这全都得益于这位“红色管家”让“三无小区”完成从“无人管”到“高效管”的华丽蜕变。

2021年5月,王益区委着力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书记项目”深入推进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加快推进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各类组织有机衔接、良性互动、同向发力的联动服务机制建设,“红色物业”应运而生。

“作为王益区首批试点示范单位,当时心里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红色物业’品牌建设‘标准像’画出来。‘怎么管’定下来,就能大显身手,我们把辖区划分为5个片区网格,在每个网格内建立党支部,把辖区各个小区的居民服务、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网格内,同时,还建了纵向覆盖的四级组织体系,创建了社区物业党建工作联创、服务联动、环境卫生联抓、文体活动联办、社会治安联防‘五联共建’机制,把社区居民的大事小事兜了底,小区治理水平跟上了,居民群众矛盾冲突少了,我心里也顺畅。”光明社区党委书记付军龙说。

为了打造有温度的红色物业管理,光明社区党委频出新招,创新建立了“阳光晒单”制、探索推行“贡献积分”制,接管以来,制定“需求清单”80余份,研究解决各类问题和困难130余件,实现了“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为中小城市“三无小区”高效管理和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供了“王益经验”。

搭起服务型阵地“连心桥”,打造居民群众的贴心管家

“撇开阵地建设谈服务,不与当前居民群众的具体需求相结合,就是‘空对空’,工作重点还是看有没有落实到服务群众的实效上,要看为居民群众服务的劲头够不够足。”青年路街道五一社区党委书记郭庆云说。

睦邻议事厅,件件有回应!青年路街道五一社区今年带头自建了邻为伴物业公司党支部,“红色物业”接管后,建立了由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驻区单位等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搭建“每周议事厅”“每月圆桌会议”等议事协商平台,解决小区居民反映的难点问题。依托智慧服务平台,建立物业服务快速反应机制,变身居民群众身边的“一网通”。自建立以来,协调解决了铜华8号楼旧楼改造问题、居民收水费问题等13件居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揪心事。靶向为居民“量身打造”需求清单,精准注入暖心贴心服务20余项,积极协调区住建局,联系多家辖区单位,出资出力,更换小区屋顶防水层,对屋面渗漏水进行维修,并对外墙饰面翻新,局部破损修补等,对生产资料家属楼、武装部家属楼、粮油公司家属院中居民用电用气进行安全走访排查。

七一路街道云梦堤社区与五一社区探索的机制办法虽有区别,但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服务群众的落脚点始终如一。

云梦堤社区党委从“红色物业”建立之初,就把服务阵地建设作为工作重心,用社区党委书记卢康飞的话说:“硬件建设要花大力气,面子铺开,‘瓤儿’才能精细。”按照有场所、有机构、有标志、有党旗、有制度、有品牌的“六有”标准,因地制宜打造“红色物业服务中心”,擦亮红色服务窗口,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接待、“全方位”服务,还在醒目位置设置“红色物业”服务公示栏、宣传栏及“红色物业”阳光晾晒栏,展示企业管理文化与邻里和谐文化等,结合群众所需,设置了志愿服务驿站、民情驿站、暖心厨房等服务功能区,成立以来组织开展“党建+我们的节日”“红色文化我传承”“志愿你我行”“爱心物资捐赠”等志愿服务活动,实现“红色物业”与居民群众“心连心”,得到了居民的大力支持和认可,把“一路有云”做得名副其实。

擦亮基层队伍的“新名片”,当好居民群众的拿手管家

在王家河街道小街社区,“红色班底”已经嵌入了社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为了夯实基层党组织覆盖,以“两委”换届为契机,着重把一批责任心强、能力突出的基层干部选拔进入社区“两委”班子,大力推行“交叉任职、双向进入”,把懂法律法规、精通物业管理的物业公司党支部书记任到社区党委兼职委员,推荐网格党支部委员兼任物业公司党支部委员,注重挑选具有较高威信、群众基础和热心干事的党员担任楼栋党小组组长,当起社区的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安全员和监督员,切实把党建工作做到家门口。

“这在邻里协商议事中行了大方便,就在上个月,5号楼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社区党委、物业公司党支部和业委会协商一致通过,从谈招标、签合同、确定安装时限和后期安全保障维修事项“一路绿灯”,不到一个月,项目已经启动,看着动工景象,家住6楼腿脚不便的张奶奶给社区打来感谢的电话。我们工作人员心里也很激动。”小街社区党委书记王超说。

“辖区1号楼2单元有一位姓李的居民患有脑梗,行动不便,孩子在外地上班,老伴去世之后,家里只有他一个人。平日里生活全靠咱们社区组建的‘5支队伍’行方便,再加上‘一键呼叫机’,可以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这是社区党委为解决“三无小区”自治力量不足的难点而专门组建的“家园保洁”“应急保障”“邻里服务”“关心关爱”“跑腿代办”等“党员队伍+志愿队伍+专业队伍+社会组织”的5支红色管家队伍,靶向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多精准化、便利化的服务。这批红色管家队伍还为辖区部分困难群众定向解决了就业问题,他们直接实现了“家门口”上岗,简直是一份理想工作。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自从2021年7月“红色物业”在王益栽下第一株根叶,也向外界投出第一张名片,它的整合性、带动性、服务性都极具推广价值,让王益区在基层社会治理的众多难题中钻出“小切口”,散发新光芒。如今,社区自建“红色物业”已在王益区“一花引来百花香”,先后建成五一社区邻为伴“红色物业”、小街社区福隆居“红色物业”、川口社区益泽川“红色物业”、云梦堤社区一路有云“红色物业”等多个示范点,让王益“三无小区”治理有了新样板,形成行业监管更加完善、运行机制科学有效、物业管理服务规范、人居环境舒适和谐的新型“红色物业”新格局,入围了全国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供稿:王益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孟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