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渭区聚焦城市基层治理问题,通过做优组织建设、基础保障、融合发展、社会服务“四篇文章”,着力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写好“组织建设”文章,构建治理“新体系”。秉承“多网合一”理念,构建小区(商圈)-楼栋(街路)-住户(门店)三级组织网格体系,重新划定一级网格483个,二级网格1904个,三级网格5707个,实现全域网格全科覆盖。从社区干部、市场监管、城管执法党员干部中选任483名一级网格长,从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成员、物业负责人、志愿者等群体中选任7611名二三级网格员,将135名退出领导岗位干部、50余名外卖小哥“嵌网入格”,1.4万余名在职党员纳入网格战时力量,激活了多元治理力量。
写好“基础保障”文章,夯实基层“硬支撑”。为社区配备工作人员818名,社区班子全面实现“一降四升”目标,出台社区工作者薪酬管理实施办法及社区工作者考核办法,全面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制度,提高社区工作者积极性。采取新建、改扩建、调剂置换、资产划拨和购买等方式,全面落实了63个城市社区办公用房,引进社会资本1040万元,对13个日间照料中心进行提档升级改造。累计投资3000万元,建成23个标准化示范社区,按照“东风治理模式”,打造了40个智慧社区平台和“五社联动”信息化平台,推动社区治理向“智”理迈进。
写好“融合发展”文章,绘好治理“同心圆”。组建党建联席会,联动229家驻区单位党组织担任轮值主席,开展城市党建“惠邻”项目领办活动。从驻区单位、共建单位中为街道党工委选聘21名兼职委员,从小区业委会、物业企业负责人中为社区党组织选聘68名兼职委员,形成跨界联动的城市基层治理格局。城区1.4万余名在职党员到615个小区党支部报到,广泛参与“关系在单位、活动在小区、奉献双岗位”活动,累计调解矛盾冲突487起,环境卫生整治 1087次,垃圾分类宣传、文明劝导988次,160个“三无小区”达到“五有”标准。
写好“社会服务”文章,提升幸福“获得感”。全面打造“26℃临家”城市党建服务品牌,建设了15个“26℃临家”城市服务驿站和45个“渭小哥服务站”,为环卫工、外卖小哥、一线执法人员等户外工作者提供“11+X”优质服务。动员组织志愿服务力量,开展为期三周的“七彩课堂”免费托管活动,解决2400多个家庭暑期孩子无人看管难题。梳理居民生活服务需求,开展“邻家巧匠”进小区、“小板凳来了”“乐享银龄”等活动,免费将理发、家电修理、衣物缝补、医疗就诊等小微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累计服务群众7000多人次,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供稿:渭南市临渭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