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泉县坚持“首听必报”“首问必接”“首位必管”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基层党组织基层社会治理主体责任和直接责任,持续筑牢基层社会治理“三道防线”全力构建平安甘泉、幸福甘泉。
一是“首听必报”,筑牢排查处置防线。强化网格员的巡查防范是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及时性、灵活性、实效性的有效抓手。村(社区)网格员在日常的巡查排查中,将看到、听到的各类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突发性事件、重点人员管控及市政设施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网格事件,在第一时间上报村“两委”处置,真正做到触角灵敏、反应快速。在具体实施中,以农村10-20户为一个网格,城市社区以楼栋单元为网格,吸纳村组(社区)干部、老党员、公益性岗位及平安志愿者等为网格员。网格员通过“串串门”“拉拉话”“帮帮忙”等形式,对发现的小隐患、小纠纷、小信访、小事件、小问题及时处理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共上报处置各类网格问题达1164余件次,网格员真正发挥了“千里眼”和“活探头”的作用,织牢了基层社会治理的“防护网”。
二是“首问必接”,筑牢防范化解防线。城乡村组(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事务繁杂、千头万绪,管好“小事”就是治理“大事”。甘泉县在基层治理上,明确要求镇村干部在接到群众的各类咨询、诉求、矛盾纠纷,要第一时间接待、受理、处理。要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解释疏导、衔接转交及化解处理等工作。截至目前,共化解矛盾纠纷160件。协调解决涉及生产道路、土地流转、林地权属、婚姻家庭等矛盾纠纷66件,深受广大群众认可与好评,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阶段、处理在激化前,成为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缓冲带”。
三是“首位必管”,筑牢联动治理防线。基层党组织书记既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火车头”又是“主心骨”,既是“组织员”又是“操作员”。甘泉县始终坚持筑牢联动治理防线,不断压实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首位必管”的责任,明确要求将辖区的各类矛盾纠纷管理全面管、管全面、管到位、管彻底,各乡镇(街道)书记、村(社区)支部书记是本辖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的平安稳定、社会治理工作负总责,对于网格员和村民小组上报的矛盾纠纷或社会治理事项,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协调各方力量,给予解决;对村(社区)上报的问题和事项,由乡镇(街道)党委协调站所单位或相关部门予以联合解决。目前镇村两级联合处置解决涉及土地分配、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村级组织集体收益分配等38件,有效将各类社情民意在网格掌握、服务在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矛盾在网格化解。
(甘泉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