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城市党建 / 正文

府谷:“城市之家”提升城市社区治理质效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3-03-28 16:06 作者:徐慧琴

陕西省府谷县学苑路有一个人气颇高的“城市之家”,这里是富昌路便民服务中心河滨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每天都传来欢声笑语。在这里,24小时城市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运动氧吧、市民文化活动室、日间照料中心、亲子托管室等一应俱全,居民们喜欢把“城市之家”称为“百宝箱”社区。

“城市之家”是府谷县委书记田小宁包抓的“书记项目”,经过精雕细琢打磨,全方位实现了社区服务阵地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聚力点,充分发挥党建“聚能仓”政策优势,为居民打造家门口的特色服务。党旗之下,不仅凝聚人气,也让城市市民对基层党建“可感、可得”,提高了居民幸福指数。“城市之家”已然成为府谷县城市名片中的新一角。

服务阵地“提档+升级”,打造“一站式”特色服务。

 “我是樊登读书会府谷分会的忠实会员,从2019年开始连续参与读书分享活动四年了,每周六下午我都和书友们在社区城市书屋倾听樊登老师的线上书籍分享,受益颇深。现在我儿子受我的影响,从前年开始也报名了樊登读书小读者分享会,已经连续学习了100多堂课,越来越爱读书了,有时我们娘俩一起分享读书心得,亲子关系增进了不少。”书友王春霞开心地说道。

“以前,基本就待在家里,尤其退休后也没啥事干。现在,有空的时候就来社区老兵书屋看看书、喝喝茶,还能和老战友一起下象棋。经常给学生们分享我当兵时的军旅故事,感觉还是挺自豪的。”曾参加过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的退役老兵赵旭荣说。

“24小时城市书屋”“老兵书屋”是面向大小读者、退役军人打造的特色阵地,藏书量多,种类丰富,借阅系统与府谷县图书馆相连,借助书屋平台开展了“樊登读书分享”“红色宣讲”“我的成长史”“老兵讲故事” 等活动。

“社区请来的老师比较专业,我在这里每周一、周四、周六上午学习编织课,一节课两个小时,不用交学费,还不耽误接孙子、做饭,学习一点技能也挺好,卖编织作品还能挣点钱,时光变得丰富而充实。”一年前,在社区养心驿站,家住高家湾小区的陈阿姨在编织老师指导下,钩织出很多优秀作品,有的自用,有的在朋友圈售卖。这是社区开设的523公益课堂,包括府谷剪纸、面花、编织、堆绣、农民画五门课程,让大家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帮助居民增加业余收入。

“这里不光可以练唱歌曲、排练舞蹈,还可以用按摩椅按摩、养生足浴桶泡脚,中午还有床休息,还有爱心食堂提供午饭,身体不舒服了,有专业医生过来给我们免费体检。我喜欢经常引上孙女,孙女既能在隔壁亲子室托管,还能读绘本、玩魔法墙、墙面实验室,玩得可开心了,有时能玩上一天。”家住桃园小区的刘阿姨说,在这里还结交了很多新朋友,光合唱团的成员就有五十多人。文化活动室、运动氧吧、日间照料中心、亲子托管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面向老人儿童开放的功能室,2022年面向全体居民提供100多场免费文体服务活动,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为了让更多居民享受便利,社区紧抓服务时间差,拓展工作日“中午连”“周末延”服务机制,以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轮值为主,开展“错时+延时”“帮办+代办”“公益+服务”模式,打造24小时不打烊社区党群阵地,真正点亮社区灯塔。

“我们紧贴各类群体需求,打造成集‘综治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健康服务中心、智慧服务中心、梦想服务中心’五大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的‘6站7室服务阵地’,按照人的一生,从为小孩打造的亲子室、文明实践站、科普E家到青春驿站、红娘一线牵工作室,再到中青年养心驿站,再到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我们提供一条龙服务,让群众在社区也能感受‘家’的温馨。”河滨路社区党委书记牛关说。

小区支部“共建+自治”,打造基层治理的“府谷样板”

说到自家小区近三年来的变化,工商局家属院的邻里街坊纷纷竖起大拇指:“有没有党组织,真的大不一样。”工商局家属院位于聚英巷3号,建于20世纪80年代,多年来,无党组织,无物业,无自发管理,小区事务无人操心,是典型的“三无小区”。2020年,社区建立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组长-党员中心户长”五级网格全域治理体系,开启了党组织引领居民小区自治的全新局面。2022年,该小区以户为单位,社区党支部主持,居民自荐、微信群互荐、居民的全程监督下,在小区党群服务阵地设置票箱,选举出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和班子成员。就这样,工商局家属院业委会主任杨虎林光荣地上任了。

有了党组织这个“主心骨”,院子里的“红房子”也热闹起来了。“小区党支部与社区协调给我们安装了很多健身器材,划分了车位,我们有了说事拉话的地方,在红房子里打打乒乓球、下下棋,经常引上孙子下来院子玩。”居民郝在清说。这一切得益于党组织的引领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红房子”就是工商局家属院的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在该小区推行了“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顾问”的三方协调机制,实行“一例会三商议两公开一反馈”工作法,即每周一例会,小区党支部、小区业委会、物业顾问三方商议,决议内容公开、实施结果公开,认真接受群众反馈意见,有效解决了居民家长里短的“关键小事”,着力打通小区治理痛点堵点。

不仅如此,社区结合不同小区实际情况,按照党员分布数量,划分为成型小区党支部和邻里小区党支部。针对成型小区,如根据煤炭进出口公司职工家属院党员多、人熟事熟情况熟的特征,打造“邻聚里”近邻党建品牌;针对邻里小区,如红桥邻里第七党支部推行“红色管家”小区管理模式。在疫情期间,党支部阵地更是化身“核酸小屋”“医疗小站”,党支部班子成员和业委会成员率先担任起“五级五长”的四级长和五级长,在战“疫”中奉献了群众力量。

今年社区学苑巷老旧小区改造小区就有25个,红桥邻里第七党支部书记杨树平组织居民召开老旧小区改造前会议,签署改造协议,针对不配合的住户再细致做工作,改造工作又推进了一大步。目前老旧小区改造已完成6个,正在改造8个,正在推进11个。

“孝心车位”便是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试点的成果,经社区与小区业委会民主协商,合理规划“孝心车位”,免去停车费用的同时,鼓励子女多探望老人,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信任。

有了小区党支部的先行示范,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由社区两委成员、退休干部、五级五长、小区能人组成的一支群防群治队伍,不断推进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平安建设、综治维稳等重点工作。队伍通过微信群、宣传栏、小喇叭、“滨之声”直播间等“线上+线下”的宣传形式,先后开展打击养老诈骗、禁毒、扫黑除恶、电信诈骗等宣传活动3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发放创文门垫330块,墙面粉刷美化110多处,帮助化解矛盾纠纷案件28件。社区大力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小区”“优秀小区党支部”等评选活动,全方位激发居民参与小区自治,将“主人翁”精神走进辖区每个小区、每个家庭、每个居民。

党建引领“两代表一委员+双报到”,打造家门口“党群之家”

“张主任,我们金安巷铁厂家属房居住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出行路面坑坑洼洼的,很容易摔跤,还不美观,要是把我们小区的院子硬化一下,那就太好了。”热心居民张大爷向县人大代表张飞主任反映道。

作为县人大代表的张主任了解到居民们的担忧后,第一时间整理相关材料,将其纳入重要民生项目,于2022年9月施工,仅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了路面硬化,彻底解决了金安巷路面破旧不堪的现象,提升了道路形象,方便了居民出行。

“我们这背街小巷安装了路灯,以后晚上出门再都不害怕了,太感谢社区了。”家住能源巷的王大爷逢人就夸社区又做了一件便民实事。能源巷周边的小区楼间距窄,有三个小区紧紧挨着,住户又多,巷子里多年未安装路灯,一到夜里漆黑一片,夜间出行不安全也不方便,且易招惹偷盗行为,存在安全隐患。

县党代表牛关了解情况后,向双报到单位吹哨,“能源巷小区下单,社区派单,中石油府谷分公司党支部接单,居民评单”形成了共驻共建服务闭环模式。接单后,10盏太阳能路灯被安装到了背街小巷,让原本漆黑的巷道全都亮了起来。

2021年9月,社区设立了“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形成“12345”为民服务工作法。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坐班值守、实地调研,并以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的方式,协商解决一批批居民“急难愁盼”事,解决了辖区友谊路地下通道建设问题,为社区添置了云直播设备一套,协调解决社区综治中心资金问题。代表委员们履职尽责,更是在老旧小区改造、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发挥效用,全面提升为民服务实效。

“社区每年暑期在第三小学和前石畔学校两所学校开展公益课堂,我们住的离前石畔学校近,就给报名了红色讲堂,都是免费的,减轻了我们家长的压力,也丰富了孩子们暑期的课余生活。”居民高大姐说。这是社区“吹哨报到”机制的缩影。每年社区与双报到单位府谷县第三小学、前石畔学校都会联合开展“快乐暑期 心的学堂”暑期公益课堂项目。

在府谷县委组织部推行的“双报到”机制下,社区创新推行“一核双翼四化”双报到做法。“一核”即深化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双翼”以“双报到双考评”机制为主翼和全县基层党建示范品牌爱心银行河滨路社区支行为辅翼,“四化”即为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服务项目品牌化、为民服务便利化。2022年社区共有22个双报到党组织、1080名在职党员干部走进并下沉社区,为居民办实事68件,深入开展共驻共建活动46次,形成共建服务项目29项。

社区从细微处着手,以党员群众“愿不愿来”“满不满意”为标准,着力打造人气聚集新高地,将阵地建设成群众想来爱来、一来再来的“城市之家”,不断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居民幸福指数持续加码,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厚度的民生答卷。

供稿:府谷县富昌路便民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孟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