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给电动车充电得从楼上飞线下来,下雨怕短路,刮风怕掉线。现在楼下就有充电桩,充电更加方便安全,车辆也有了固定停放点,院子里变得整洁有序了。”8月20日,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东大街社区信合家属院居民王淑琴表示。
信合家属院属于老旧小区。此前,在东大街社区专职网格员曹甜的一次走访中,有居民反映小区电动车飞线充电和乱停乱放现象比较严重,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曹甜第一时间向社区汇报了该问题。
得知群众的烦心事后,东大街社区党支部书记黄春维同信合家属院的兼职网格员宋军进行实地考察,征求小区居民对安装充电桩、建停车棚的意见。
经过协商沟通,东大街社区党支部决定在小区一处空地安装充电桩、建车棚,并联系对接了免费的安装资源。不久后,车棚新建起来了,10个充电桩也安装完成,电动车有了安全充电和遮风挡雨的地方。
东大街社区辖30个小区,常住人口4308户10680人。为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推行“微网实格”治理模式,划小划微、赋能做实基层末端治理单元,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社区按照300户到500户一个网格的标准,下设一般网格11个,安排社区工作人员担任专职网格员。在此基础上,将一般网格进一步细分为62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覆盖70余户,由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等担任兼职网格员。”在黄春维看来,这样的划分方式增强了参与基层治理的人员力量,使社区在政策宣传、入户走访、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中,能够更深入地为辖区居民服务。
东大街社区七号院小区共有5栋楼,最早的建于20世纪70年代,承载着许多居民的生活记忆。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当年铺设的雨污管线逐渐不堪重负,管道经常堵塞,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今年5月,凤翔区在七号院小区实施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工程,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由于小区属于“三无小区”,缺乏长效管理主体,为了监督施工质量,黄春维找到社区杨钊、王建平两名熟悉管网改造工程的兼职网格员全程参与施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向社区反映。
“我们每天都会到施工现场查看,发现问题及时与社区沟通,再转达给施工方。”杨钊说,“看着一根根新管道铺设下去,大家心里都踏实了。”
如今,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已铺设新管线700米,预计8月底全部管线更换完毕。
“选优配强网格员,整合各类资源下沉网格,为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提供了思路。”黄春维表示,东大街社区党支部将进一步完善“微网实格”治理模式,加大对各类网格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精度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