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川市印台区城关街道鑫光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培育打造“四微服务”解民忧 “四则运算”惠民生品牌,通过系统化治理、精细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织密“微网格”,“加”强摸排听民意。构建“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体系,科学划分33个微网格,做足“加法”密切党群联系,实现信息收集、民情联络、隐患排查等治理触角不出“格”。创新推行“四个一”工作法,即用一本民情日记记录群众心声、以一张问题清单梳理治理难点、开一次民情恳谈会倾听民声民意、靠一面民意反馈墙回应群众关切,同步开展“敲百家门、问百家事、结百家缘、解百家愁、除百家忧”的“五百”行动,探索推行“三原色服务”模式,精准收集群众诉求,动态更新“需求清单”,推动形成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民生服务在网格中办理、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的立体式网格治理新格局。今年以来,网格员累计走访居民1400余户,收集各类民意诉求60余条,为特殊群体提供“三原色服务”20余次,成功解决小区充电桩建设、垃圾清运等30余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问题办理情况群众知晓率达到98%以上,群众满意度连年攀升。
组建“微队伍”,“减”少流程优服务。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充分发挥“微队伍”作用,构建起“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志愿服务模式,在办事环节和办结时间上做“减法”,大幅精简流程、提升效率,实现“一门一窗一站集成办”。整合社区干部、网格员、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等力量,组建爱老助残、文化科普等6支志愿服务队,创新打造红“鑫”少年、初“鑫”先锋、乐“鑫”银龄三支特色队伍,探索推出“鑫帮办”上门帮办代办,采取“预约、错时、延时”服务模式,解决居民“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难题,实现全龄全时服务。群众平均办事时间从原来的3天缩短至1天以内,信息化平台累计解决问题300余件,6支志愿服务队和三“鑫”特色队伍开展服务75次,服务居民4000余人次,群众幸福感显著增强。
搭建“微阵地”,“乘”势而上聚合力。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联等方式,广泛整合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搭建服务群众“微阵地”,充分释放乘数效应。打造连“鑫”桥党群服务驿站,深化拓展“移动办公桌”服务模式,与李家塔社区合作搭建“住‘鑫’家”跨社区联合办公便民服务平台;联合第三方企业建成颐爱居家服务中心,累计提供“家门口的放心餐”8000余份;先后与17家辖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与共建单位打造“健康小屋”,开展健康体检60余次600余人,联合开展文化娱乐、健康义诊等活动18场次。同时,深化“双报到”活动,组织党员参与社区办实事服务活动28场次,解决社区文化活动设施更新、小区绿化美化等实事10余件,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
开设“微课堂”,“除”淤清障解难题。社区组建有专业背景、汇集能人贤达的“鑫之光”宣讲团,结合实际精心打造理论、政策、法治等系列“微课堂”,面对面、心贴心地说理释法,以“除法”思维纾解矛盾、破解难题。探索构建规范化、多元化、专业化的协同治理模式,通过健全“接诉即联、入户核实、协调解决、及时回访”的“四步闭环”工作法,推动群众诉求处置规范化;组建由“两代表一委员”、律师、法官等专业人员构成的“调解智囊团”,采用入户走访、“说事室”议事和召开民情恳谈会、居民代表大会等多元途径探寻解决方案,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专业化。“微课堂”累计开展宣讲活动10余次,覆盖居民1500余人次,“四步闭环”工作法规范处置居民诉求80余件,召开“说事室”和各类民情会议20余次,“调解智囊团”成功调解各类复杂矛盾纠纷24件,调解成功率97%以上,群众安全感成色更足。
供稿:铜川市印台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