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淳化县在社区治理中,创新提出“四个三”工作法,逐步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共同治理的“红色物业”管理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城市社区治理水平。
一、建强三个组织。一是成立物业行业党委。成立淳化县物业行业党委,由县住建局主要领导担任党委书记,县住建局、城关街道、车坞镇、发改局、民政局等相关负责同志和物业企业党组织书记担任委员,统筹指导全县物业企业和物业行业协会党建工作。二是组建小区(网格)党组织。采取“一小区一策略”“一支部一方案”的办法,逐个小区分析、逐个网格研判,把全县4个社区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新组建17个小区(网格)党支部,全部实现实体化运行。三是组建物业企业党组织。按照有3人以上党员的单独组建、党员不足3人的联合组建、没有党员的选派党建指导员的原则,建立1个物业企业党支部,选派党建指导员8名,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水平。
二、建立三项机制。一是建立党建联席会议机制。由镇街道党委和党工委牵头,社区党总支、小区(网格)党支部、物业公司、业委会、物管会、驻区单位等参与,每季度召开1次党建联席会议,协商解决辖区内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二是建立问题处置机制。畅通居民投诉渠道,深化“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和“民有所呼、我有所行”机制,引导居民有事线上在12345热线或“双报到·为民行”小程序反映、线下找网格员解决,推动网格员常态化走访居民,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处置,提高效能。三是建立物业服务评价机制。强化对物业企业的监督管理,健全完善物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物业企业“红黑榜”,完成了9家物业企业在陕西省物业服务信用评价管理平台中的信息录入及赋码公示工作。
三、紧盯三个保障。一是强化人力保障。以社区服务为主体,充分调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驻地单位等社会力量,常态化开展“双报到·为民行”活动,全县67个机关事业单位1100余名党员干部每月至少下沉参与社区服务一次,充实社区服务力量。二是强化财力保障。鼓励通过慈善捐款、社区基金会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向社区建设倾斜,落实每个小区(网格)党支部工作经费,用于开展疏通下水、杂物清理、路灯修理等居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身边“关键小事”,夯实为民解难题、做实事的经济基础。三是强化物力保障。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包括楼梯及照明等部位的维修翻新、楼内消防设施配置、楼道内部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小区物防覆盖,采取设置值班室,加装安全隔离,增加照明设施,修建加固围墙,安装视频监控、智能门禁、车辆识别等设备,全面补齐安防短板,提升小区物防技防水平。
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服务主体由单一变多元。全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11名社区“两委”委员、小区(网格)党支部委员、楼栋党小组组长、党员中心户通过法定程序进入业委会任职,3名业委会、物业企业中的党员负责人进入小区(网格)党支部担任兼职委员,初步形成社区党组织、小区(网格)党组织、物业企业、党员志愿者、优秀社会组织、专业人才等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物业管理的新格局。二是服务水平由业余变专业。县住建局定期开展物业管理服务技能培训和业务指导,推行物业机构党员佩戴党员徽章、“亮牌”上岗,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党员服务标兵”等活动,不断提升物业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建强“红管家”队伍。三是服务方式由粗放变精准。引导各方联合参与到社区治理中,让网格员在网格巡查中入户走访,深入居民群众家中听取意见建议,宣传电信诈骗、燃气安全等小知识;业委会成员不定期排查小区环境卫生、安全隐患、收集民情民意等;物业工作人员定期清理垃圾乱堆放,维护小区绿化、疏通下水管道等基本服务;联合双报到党组织创造性地为居民群众提供便民维修、矛盾调解、消防演练、文化娱乐、健康义诊等服务,打造服务聚合新模式。
(供稿:淳化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