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长安镇网格员在为群众宣讲政策(资料照片)。 陕报通讯员 张婷摄
9月10日清晨,平利县兴隆镇汝河村村民贺修琼像往日一样打开自家杂货铺的大门。在处理完店铺的事情后,他拿上装着反诈、安全用电等政策宣传页和工作日志的公文袋,准备到自己负责的网格转转。
贺修琼今年67岁。作为汝河村第一网格员,他负责的网格共有36户村民,每隔几天他都要逐户走访一次。哪位老人是独居、哪户需要帮扶、哪处容易发生安全隐患,他都门儿清。
“7月29日,3户村民因用水问题发生争吵,经调解后矛盾得以化解”“公路石崖边两处胡蜂巢已得到妥善处理”……贺修琼的工作日志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走访的细节。
“我的工作日常,就是到网格讲政策、查安全、找问题。把各家各户的情况摸透了,遇事才能精准协调。”贺修琼说。
在平利县基层,像贺修琼这样的网格员共有2050名。他们穿梭在乡间村落、社区街巷,织成一张覆盖全域的基层服务网。
“过去群众办事多头跑,现在网格员不仅能就近就便提供政策咨询,还可以帮忙协调办理一些简单的业务。遇到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他们也能主动介入协调处理,给群众带来便利。”兴隆镇党委书记吴庆说,为筑牢基层治理根基,该镇以69个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优化划分80个一级网格、12个二级网格,配强92名专职网格员与72名兼职网格员,创新推行“网格+”模式,将党建、政法、民生等服务资源全部纳入网格,实现“多网合一、一网通办”。通过发挥网格员“耳目”“探头”作用,实现“户户有人联、事事有人管”,将基层治理触角延伸至镇域每个角落。同时,整合网格员、民警、志愿者力量组建专群巡防队伍,在重点时段、区域巡逻,以“小网格”托起“大民生”,全方位提升群众安全感与幸福感。
“大伙儿注意听节奏!”“跟上音乐,咱们再把动作合一遍。”……9月9日傍晚,兴隆镇冠汝社区活动中心渐渐热闹起来,冠汝社区第六网格员李小薇正带着10余名居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排练节目。
“网格工作不仅要办实事,还要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邻里一起活动,心就近了,矛盾就少了,社区也更温暖了。”李小薇说,文化活动是拉近邻里距离、凝聚社区力量的最好纽带。她在帮助社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之余,还策划组织了多项文化活动。
冠汝社区党支部书记来飞说,社区共有住户680户2525人,是平利县易地搬迁社区之一。为了让搬迁群众融入新社区、过上新生活,社区在抓好宜居、宜业、宜养环境“硬实力”的基础上,通过自治管理、文化引导提升“软实力”。
冠汝社区实行“党支部+网格员+社区居民”机制,以网格员为桥梁纽带将社区党支部与居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的广场舞协会、象棋协会、锣鼓队等团体常态化开展文体活动,群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区还定期开展道德评议,弘扬美德、培育新风,有力促进了社区融合,让社区生活更有温度。
截至目前,平利县共建网格1652个,群众大小事务均可在网格内一网通办。
网格化治理不仅让“微矛盾”就地化解,还让更多“小诉求”得到及时回应,激活了基层善治的内生动力。
“多亏了网格员柯平,组织我们参加技能培训,还带着我们一起干。”谈起现在的生活,老县镇西关社区居民柯杰说。2019年,柯杰从偏远山村搬迁到西关社区,正愁没有稳定收入时,柯平主动上门,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推荐他参加挖掘机操作培训,还帮他联系了工程项目。
如今,柯杰已成为当地一名熟练的机械操作手,每月都有稳定收入。“柯平不仅帮助我,还帮我们社区的20多人就业,大家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柯杰说。
“网格虽小,却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我们将继续深化网格化治理改革,推动更多资源下沉网格,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让这张‘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牢,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镇、服务就在身边’,让群众的幸福感满格。”平利县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