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水县将健全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作为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通过区域统筹、资源整合、多元共治,有效激活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绘就幸福宜居的社区治理新图景。
织密组织网络,筑牢联动“主心骨”。将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作为落实“双报到双服务双融入”机制的核心环节,聚力打造集议事决策、资源整合、项目推进、服务群众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按照驻地邻近、力量均衡原则,优化调整42家共驻共建单位。全县各社区快速响应,全面完成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并设立“季度轮值主席”,确保了联席会议有章可循、规范运行,构建起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坚强组织体系,共同致力于解决居民关心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畅通议事渠道,精准对接“需求端”。为避免会议流于形式,着力在“议什么、怎么议”上下功夫。各社区坚持“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单位接单”的思路,通过入户走访、线上征集、议事会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居民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议题来源于民、服务于民。会议流程持续优化,明确由轮值主席主持,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遇要事随时开,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今年以来,全县各社区已召开联席会议42场,推动解决71件民生关键小事。
整合区域资源,打造共建“同心圆”。党建联席会议最大的成效在于打破了条块壁垒,盘活了区域资源,让社区“需求清单”与共建单位“资源清单”实现了高效对接。县卫健局机关党委认领老年健康服务项目,恒馨物业党支部提供专业物业支持,周边学校开放教育资源……各类优质资源持续向社区汇聚。北塬社区整合打造了4处党群服务阵地,杜康社区共开展惠民活动40余场,服务群众300余人次,“青少年成长课堂”、“爱心护学”等已成为深受居民欢迎的品牌项目。联席会议真正成为了链接各方、服务百姓的“枢纽站”。
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参与“内动力”。为提升共建单位和党员的参与热情,白水县探索了一系列创新激励机制。北塬社区的“党建积分管理”通过“活动换积分、积分兑服务”,形成了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城关街道定期组织社区分享,推广工农社区“14531有事我先到”工作法、东关社区“五邻工作法”等优秀经验,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县委相关部门列席指导,将各单位参与会议、认领任务、落实成效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确保了“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进一步推动党建联席会议向“精细化”升级转变。
供稿:白水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