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五同”工作机制落地生根,充分发挥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紫阳县焕古镇积极探索“党建+治理”融合路径,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新格局。
强化组织建设,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成立茶产业链党委和镇茶业协会党支部,创新实施“政治引领、组织协调、服务保障”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实现茶企、合作社党组织全覆盖,推动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严格按程序完成“两委”班子届中缺职补选,配齐配强支部书记、“两委”委员等骨干力量,构建支部书记—“两委”委员——党员中心户——居民代表——住户“五位一体”组织体系,确保基层治理有人抓、有人管;推行“一站式”窗口化服务模式,整合民政、社保、医保等12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群众办事“零时差响应、零距离服务”;严格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制度,通过“理论联学、活动联办、服务联推、资源联用、问题联解”的“五联”机制,推动驻镇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今年以来开展政策宣讲、文艺汇演、志愿服务等活动40余场,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畅通民意渠道,画好服务群众“同心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干部下沉+多元收集”工作法,精准把握群众需求,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结合“办小事·暖民心”和“百名干部进千家”行动,组织党员干部采取“敲门行动”“板凳恳谈会”“线上问卷”等多元形式,深入居民家中、田间地头,重点收集老年群体养老医疗、年轻群体就业创业、特殊群体生活保障等需求,建立涵盖12类问题的“民情台账”;每周召开“民情分析研判会”,对收集的100余条民情信息进行分类研判,梳理出新能源充电桩安装、主干道路灯修复、背街小巷井盖更换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0余个,明确责任主体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聚焦环境同治,涵养文明和谐“新风尚”。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为抓手,推动环境整治与文明培育双向发力,营造宜居宜业的社区环境。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党员先锋队”“巾帼志愿队”“青年突击队”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清洁家园”“垃圾分类宣传”“乱搭乱建清理”等专项行动,累计清理卫生死角86处、整治乱堆乱放120余处,辖区环境面貌显著改善;以“弘扬时代新风·建设文明焕古”为主题,开展道德评议、“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设立“善行义举榜”“红黑榜”,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
优化网格体系,织密平安稳定“防护网”。从乡贤能人、产业大户、退役军人、优秀大学生中优中选优,选拔“政治素质优、服务意识强、群众口碑好”的人才组建网格员队伍,建立“一人一档”人才库,实行“凡进必审、动态管理、有进有出”机制,确保队伍活力与能力双提升;细化网格治理,将全镇划分为16个基础网格、3个专属网格,配备895名兼职网格员、21名专职网格员,推行“一格多能、一员多责”工作模式,对矛盾隐患实行“红黄绿”三色预警管理。今年以来,网格员累计开展政策宣传、安全巡查、矛盾调解等活动30余次,成功化解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问题120余件,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供稿:紫阳县焕古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