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好党建“绣花针” 织出民生“幸福网”
——王益区云梦堤社区实施“书记项目”让手艺变收益
“以前在家闲得慌,现在跟着‘云工坊’钩玩偶,每个月都能有收入,这‘书记项目’真是帮咱办实事!”王益区七一路街道云梦堤社区居民王阿姨举着刚完工的毛线小熊,笑得合不拢嘴。今年以来,云梦堤社区党委聚焦居民需求,把打造“云工坊”零工驿站作为“书记项目”,搭平台、教手艺、强保障,把“增收路”修到群众家门口。
书记牵头破难题,供需“搭桥”不绕路。“零工蹲路边等活、商户急用工找不到人,这是社区的老难题,必须靠啃下这块硬骨头,由我来领办!”云梦堤社区党委书记卢康飞带着党员摸排队,用半个月扎进辖区39个小区、330多家商户,碰到干水电维修的惠师傅,赶紧记下“想接小区活,时间灵活不耽误接孩子”;遇上开小吃店的陈姐,立刻标注“旺季缺2个早班服务员,7点到10点,要求手脚麻利”。一圈走访下来,72名零工的“技能清单”和“时间表”摸得门儿清,160余项用工需求也列得明明白白。
“线下”驿站很快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落地。社区公示栏成了“供需对接墙”,“2号楼张阿姨招家政保洁,30元/小时,每周三次”“五金店招临时搬运工,日结100元,管午饭”⋯⋯这些订单定期更新,每一条都经党员骨干核对雇主身份、登记备案后方可张贴,杜绝“跑单赖账”。“线上”社区“一点通”微信服务号里,党员志愿者小苏正手把手教赵师傅怎么操作:“您点‘通知公告’里的‘零工需求’,看中哪个我帮您打电话确认。”赵师傅刷手机就接了小区5户维修单,不用再蹲路边“靠天吃饭”;李姐前几天发的用工需求,半小时就来了合适的阿姨。目前驿站已帮330多人次精准配活儿。
党员带头传手艺,指尖“生金”有奔头。“想学轻巧点儿的手艺挣零花钱,可没人教,只能干着急。”居民赵姐的念叨,卢康飞当场记在了民情日记本上。“书记项目”立刻锁定手工编织,这活儿坐着就能干,宝妈、退休老人都能学。党员手工达人白大姐一听这事,立马接下担子:“我来搭台子!”她拉上一直做编织的孙老师,每周二、四下午开起“微课堂”,从钩花束、织围巾到做玩偶,全是“学完就能用”的干货。
课堂上更是充满烟火气,孙老师拿着钩针绕线、穿针,一步步演示“短针怎么钩才紧实”,手把手把住赵姐的手调整力度;白大姐蹲在68岁的李阿姨身边,帮她绕好毛线:“您慢着来,线拉太松玩偶会塌。”怕大家课上没吃透,党员志愿者小郝还把教程剪成1分钟的小视频,配上“第一步绕线、第二步钩针”的字幕发进群里,方便反复回看。更贴心的是,驿站免费提供各色毛线、剪刀、钩针等工具包,学员不用花一分钱。宝妈苗苗学了一个月就“出师”接起了订单;刚退休的康阿姨更厉害,靠着钩玩偶、做挂件,每月稳稳赚千元,逢人就举着成品炫耀:“你看,这手艺真能换钱!”截至目前,13场培训带出40多个“编织能手”,12人实现稳定接单。
支部聚力强保障,服务暖心有底气。在权益保障上,社区党委更是“实打实”,不仅出面与辖区商户,谈妥“货物供给”问题,还联合党代表、人大代表设立了“周三维权服务日”,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准时驻点。辛阿姨给雇主钩了定制桌布,对方以“颜色不符”拒付款,法律顾问当场联系雇主核对订单约定,半小时就帮辛阿姨追回了工钱。刚领完800元工钱的宝妈燕燕,手里攥着现金开心地说:“社区不光教手艺,还帮着卖货、撑腰,这比家里还踏实!”
社区党委驿站里的“便民角”更是暖心,热水壶始终烧着开水,充电宝、应急药箱、雨伞摆得整整齐齐。快递能暂存,累了能歇脚。“路过就想进来坐会儿,喝口热水休息休息,比自家客厅还方便!”群众们都把这儿当成了“暖心窝”。
“‘书记项目’就是要盯着群众的急难愁盼干,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把日子过红火!”卢康飞看着驿站里忙着接单、学手艺的居民,眼里满是欣慰。这方小小的“云工坊”里,用党建的“绣花针”,织出社区最实在的民生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