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潼关县城关街道紧扣“双报到双服务双融入”机制,以“为民办实事清单”“微心愿清单”“服务项目清单”为有力抓手,全力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下沉到社区一线,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4个城市社区累计完成实事项目39件,成功点亮微心愿37个,落地共驻共建服务项目117项,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实事清单“靶向治”,啃下民生“硬骨头”。
摒弃“大水漫灌”式服务,各社区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出行难、环境差、发展愁”等痛点,将实事清单细化为具体攻坚任务,逐项推进落实。南新社区完成了2000米生产路硬化,铺设雨污分离管道,为脱贫合作社引进100只波尔山羊,既解决群众“雨天泥路难行”问题,又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实现“民生改善+产业增收”双见效。顺丰社区整治垃圾坡,建成百亩桃园产业园,配齐党群服务驿站和妇女儿童之家,让群众“增收有渠道、生活有乐园”。吴村中心社区顺利实现天然气入户,修通水库路,砍伐危险树木,填补塌陷路面,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让居民生活更舒心、更安心。兴隆社区不仅硬化了多条生产路,还助力华府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有效化解物业与居民矛盾,推动小区治理规范化。目前,39件实事中已完成31件,剩下的公园建设、巷道硬化等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每一件实事都办到了群众的“急需处”。
微心愿“贴心集”,党员“接单”跑出暖速度。
针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各社区通过入户走访、网格摸排等方式收集“微心愿”,建立台账、发布清单,组织在职党员“接单认办”,确保微心愿“即点即办、件件落地”。顺丰社区共驻共建单位的在职党员主动为五保户打扫卫生、为贫困户理发,还及时清理了脱落的墙皮和楼道垃圾;吴村中心社区在职党员为困难老党员送去党史书籍,为孩子送上学习用品,每月定期上门为独居老人打扫;兴隆社区在职党员为困境儿童捐赠课外读物,看望慰问因病致困群众。37个微心愿已全部落地,让特殊群体切实感受到“身边有党员、遇事有人帮、心里有暖意”。
轮值项目“抱团干”,共驻共建“聚”起大能量。
打破“社区单打独斗”治理模式,推行社区“轮值主席”制度,让共驻共建单位“轮流当家”,每月确定服务主题、推进实事项目,同时通过党建联席会议协商社区事务,将“单位资源”转化为“治理动能”。南新社区24家共驻共建单位协同完成36项服务项目,兴隆社区25家单位落地36件民生实事,服务覆盖面与实效性显著提升;吴村中心社区54家共驻共建单位联合发力,完成36件民生实事,形成“多方参与、协同攻坚”的治理格局;顺丰社区5家共驻共建单位落地9项服务项目,同步邀请共建单位“兼职委员”参与社区事务决策,县委相关部门全程监督服务成效,并将其纳入年终评议,确保服务不走过场。此外,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网格服务、物业指导、小区矛盾调解、应急事件处置等工作,进一步充实基层治理力量,推动“共驻共建、共治共享”落地见效。
(供稿:潼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