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城市党建 / 正文

白水县:党建引领社区教育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11-18 17:49 作者:高亚蕾

今年以来,白水县聚力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硬仗,积极探索“教育促治理、治理助教育”的良性循环路径,打造全龄段友好型社区教育模式,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社区教育“定盘星”。一是高位统筹,健全组织机制体系。将社区教育纳入深化改革任务清单,成立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委社会工作部、县教体局、县职中、城关街道、雷牙镇等多个部门和镇(街道)协同参与的工作组,细化各成员单位责任分工,确立“县委统筹规划、镇(街道)组织落实、社区具体承办、职中专业支撑”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确保社区教育发展有方向、推进有步骤、落实有保障。二是筑牢堡垒,发挥阵地聚合作用。社区党组织整合盘活现有资源,工农社区将党员活动室与社区教育课堂功能融合,打造集政策学习、技能培训、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红色学习驿站”;雷牙社区组建以社区党员、在职党员为骨干的“护学团”,全程参与课程协调、场地布置、秩序维护、学员服务等环节,让党旗在社区教育一线高高飘扬。三是凝聚共识,传递党的政策声音。邀请基层党代表、优秀社区干部、老党员走进课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惠民政策、讲述发展成就、倾听居民心声、收集社情民意,使居民在学习技能、提升素养的同时,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最新精神,感受党组织的关怀,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

聚焦需求导向,打造教育惠民“营养餐”。一是分层分类,实现教育精准滴灌。创新推出“四维靶向”服务模式,针对青少年群体,开设周末国学课堂、舞蹈、朗诵等素质教育课程;针对老年群体,开发国画、广场舞、智能手机应用、防诈骗等适老化课程;针对在职人员与待业群体,提供电商运营、家政服务等增强就业竞争力课程;针对弱势群体,开展残疾人手工艺制作、家庭就业指导等帮扶性课程。二是立足本土,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注重“接地气、惠民生、扬特色”,主动与白水历史文化底蕴和本地资源相结合。工农社区将太极健身操与中医经络养生知识相结合,该课程成为众多居民清晨“打卡”的热门项目;雷牙社区深度挖掘“仓颉造字传说”的文化内涵,将其融入书法教学,让居民在挥毫泼墨间感受汉字起源的奥秘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三是资源整合,保障课程专业品质。县职中选派优秀党员教师、骨干教师组成服务队,定期下沉社区授课。有序开放学校的计算机、护理、烹饪、机电等实训基地,供社区居民实践操作。护理专业师生定期进入社区,开展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应急救护技能培训,累计惠及居民超1200人次。

创新运行机制,激活多元共治“一池水”。一是践行“双报到”,推动服务力量下沉。严格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机制,县职中、县直机关工委率先垂范,不仅输送优质师资,更将政策、信息、服务等资源打包延伸到社区一线。在职党员根据自身特长,认领社区教育志愿服务岗位,实现机关与社区、党员与群众的常态化、实质性互动。二是引导社会参与,构建共建共享生态。积极引导和整合辖区企业、社会组织、文艺团体等社会资源参与,形成“共建共享”生态圈。书画协会、舞蹈队等文艺团体参与课程设计与展演,一些社会组织承接特定群体培训项目,丰富了社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强化了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形成了良性互动。三是突出数字赋能,提升管理服务效能。通过社区微信公众号、微信学习群等平台,及时发布课程预告、师资介绍、报名通知等信息。居民动动手指即可完成“信息浏览-在线选课-预约报名-课后评价”的全流程线上操作,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居民参与便捷度。针对高龄、残疾、行动不便等特殊群体,贴心推出“送教上门”服务,让党和政府的温暖直达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步路”。

供稿:白水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