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眉县针对农村发展党员青年人员少,结构单一等问题,着力从优化队伍结构、注重发展质量、强化督导指导,筑牢基层党建根基。
科学化调配,确保发展结构优。坚持把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来抓。制定下发《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将指标的45%用于发展农村党员,确保全县3/4有发展对象的村每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没有发展对象的村至少每年培养两名积极分子、两年发展一名党员。每年初对全县两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进行常态化摸排,建立动态更新台账,实时掌握各村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储备情况。坚持把发展党员指标向以35岁以下的青年、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致富能手、乡土人才、外出务工、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倾斜。将村组干部、网格员中的非党人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安排到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等一线锻炼,提高思想觉悟。
规范化推进,确保发展过程优。深入巩固“双推双评三审三全程”工作成效,改进党员培养方式,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建立县级领导联片指导、部班子成员联镇督导、业务股室精准指导“三线督导”机制,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落实、措施有力、规范有序。坚持每年对各镇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业务培训,将党员发展作为必学必考内容,强化思想认识,推动党员发展工作提质增效。坚持把农村党员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政治“入口关”,严格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定期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增强积极分子党性修养。农村各基层党组织坚持个别吸收原则,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防止简化程序、突击发展等情况,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机制化督导,确保任务落实优。将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季度考核重点内容,建立跟踪调度调整机制,每月专题研究一季度重点领域的发展党员工作,实时掌握指导性计划完成进展。实行工作提醒机制,每季度末对发展党员指标完成不力党组织的下发书面工作提醒,倒逼任务落实。实行倒查追责机制,按照“谁培养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接收谁负责”的原则,用责任追究倒逼工作落实,对出现不坚持标准、履行程序不到位、培养考察失职、审查把关不严等问题的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进行谈话提醒,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供稿:眉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