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临潼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代表任期制规定,紧扣全市“8个有”要求,持续深化“七建工作法”,通过“四链共建”,搭建平台定位、规范制度聚力、联络服务暖心、创新活动争先,打通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最后一公里”。
建强组织链,把牢代表履职“定盘星”
搭建四级架构。在建立区级党联办和23个街道党代表工作室的基础上,建立1个个人党代表工作室和11个社区党代表工作室,打造区—街—村(社区)—个人四级网络机构。灵活驻室编排。按照便于工作、分级分类原则,将区级部门党代表按照“双报到双评议”联系机制、街道党代表按照选区就近原则进行编组驻室,同时结合工作职能、专长等特点,实现全区107名基层一线党代表驻室“全覆盖”。健全经费保障。从区管党费中列支专项资金,对活动开展较好的党代表工作室给予奖补支持,助力党代表开展工作。
箍紧制度链,率先种好驻室“试验田”
强化制度管理。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党代表工作室建立运行的基础性工作,印发《关于深化党代表驻室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生产和工作一线党代表驻室工作的通知》,不断健全完善“五项制度”。创新机制运用。积极探索党代表驻室工作新模式,在全市率先推行《党代表驻室接待工作办法(试行)》,加快推进接诉即办,规范党代表工作室运行管理。固化联系方式。实行“三定四公开”机制,采用“定时间、地点、人员”“公开姓名、单位、职务和联系方式”的机制,促进“固定接待日”常态化。2022年以来,党代表驻室接待党员群众270余次,解决实际问题189件。
优化服务链,筑牢联络服务“压舱石”
开展任职培训。2022年9月中旬,通过四项“定制式”培训,完成了对全区107名生产和工作一线代表和23个街道党代表工作室联络员的培训,为代表履职充电蓄能。健全“三支队伍”。选配各街道工作室组长和联络员,选派党员志愿者、入党积极分子协助党代表开展驻室工作,拓宽联络服务渠道。落实“三项活动”。通过电话访谈、座谈交流等方式,每月邀请4名左右代表开展个别谈话;组织35名基层一线党代表到项目建设一线观摩学习;邀请9名党代表赴浙江、铜川等地,学习“浙江模式”“铜川经验”,进一步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打造创新链,激活示范引领“新动能”
扮靓特色品牌。以“六项活动”为基础,持续开展“书记接待日”“基层大走访”等形式多样的驻室活动,深化以“8号流动办公桌”“菊亚茶话室”“秦小邻”等为代表的特色品牌。坚持以点带面。分类打造秦陵街道党代表工作室、骊山新家园社区党代表工作室和王现武个人党代表工作室示范点,制作《临潼区党代表工作实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党代表履职尽责。营造学习氛围。在“临潼党建”微信公号开设“聚焦党的二十大,代表话心声”专栏,邀请部分党代表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谈体会、谋发展、表决心,推动大会精神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
供稿:中共西安市临潼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