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安区持续发挥党建引领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新引擎”作用,依托政务服务办事大厅,不断夯实“一窗受理 集成服务”改革,优化服务流程,创新管理机制,推动机关党建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互补促进、协同发展,构建审批高效便捷、助企帮扶精准、惠民服务到位的全方位、多层次工作格局,持续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为长安加快建设西部强区贡献政务服务力量。
聚焦服务流程优化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凝聚党员先锋力量。充分发挥红色阵地作用,在大厅设置党员示范窗口、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审前辅导专窗等,把党的理论知识与政务服务工作相融合,全力解决企业办事中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同时,积极开展中心党支部与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党员干部通过走访社区了解民情,宣传惠企政策和便民知识,切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优化助企纾困举措。开通企业开办服务专区,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链办理,一站办结”;推行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实现新开办企业“全流程”“不见面”“零成本”3小时办结;拓展 “一企一策” 帮办代办服务;开设金融服务专窗,提供开户结算等优惠服务。
护航重点项目建设。积极组建党员帮办代办队伍,深入企业,靠前服务,按照审前辅导、审中帮办、事后回访的“三步工作法”,对市、区重点项目企业实行“项目管家”全链条、一对一帮代办服务机制。
延伸“跨域通办”服务半径。持续加强政务合作力度与资源配置,先后与10个省29个区域245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域办理,为企业提供咨询收件、资料预审、协调联系、材料代收、证照邮递等精准优质服务,有效满足市场主体异地办事需求。
构建特色服务体系 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
拓展“快批快办”领域。推出14项“快批快办”事项,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通过提前预审、一套资料、邮寄送达等手段,为民生保障重点领域,提供全流程VIP快速办理审批服务,实现从“数天办成”到“即来即办”;持续优化“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服务机制,为企业办事兜底。
探索智能化服务手段。依托数字赋能,创新推出集“办件查询、情形引导、一次性告知 ”等功能于一体的“掌上办”智能系统;开通线上预约服务,升级取叫号系统,为群众提供精细化、智能化、场景化服务。
推行“周末不打烊”服务。梳理出市场监管、税务、便民服务等83项第一批“周末不打烊”服务事项,通过高频事项“延时办”、网办事项“线上办”、便民事项“自助办”等方式,切实解决了企业“周内没空办,周末没处办”的难题。
推出“小安教你办”政务微课堂。有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选取与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录制“小安教您办”微视频,以更直观的模式为群众展示高频业务的办理流程、所需资料及注意事项,实现企业群众办事“早知晓、少跑路、一次办”。
创新“6+4+2”管理机制 夯实助企服务保障
推出6条优化服务举措。坚持把党建引领与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着力推出“完善工作规范”“健全标准流程”“规范服务评价”“细化回访机制”“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意识”六项服务举措,设立党员示范岗、先锋岗,抓典型、树标杆、强作风,推动窗口人员业务能力与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健全4套运行管理制度。编制《长安区政务服务中心规章制度汇编》《综合窗口服务标准手册》《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一窗受理”改革实施规范操作手册》4本制度管理手册,对窗口服务提出16项标准要求和100余条规章制度,锤炼窗口服务队伍,规范健全窗口人员标准化管理。
落实2项窗口服务标准。张贴“窗口服务行为明白卡”,签订《长安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服务承诺书》,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度》等工作规范,明确前后台工作职责和服务流程,夯实工作责任、转变工作作风,以提高准入服务的便利度、推动审批事项的加速度、增加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全面做优做细政务服务。
供稿:长安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