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勉县创新开展流动党员“双向寻找”活动,搭建“三大平台”,落实“四项制度”,着力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实行“双向寻找”,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县、镇、村三级流动党员管理体系,夯实镇街、村(社区)工作责任,每年初对198个村(社区)全面开展流动党员排查摸底,采集流动党员信息并建立动态信息库,做到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流出时间、流入地点、就业职业、联系方式、党费交纳情况“六个掌握”,实行集中代管、专人联系、持证管理等方法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加强与海门、昆山等的流动党员人数较多的地区组织部门沟通协作,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陕西省党建信息化系统等平台双向掌握情况,由流出地党组织进行流出登记、流入地党组织做好审核接收,对流动轨迹和管理情况实时监测。两地党组织采取“双向对账、记实管理”方式,为每名流动党员建立教育管理档案,每月对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情况进行一次随机抽查,每季度对流动党员的信息进行一次核对更新,每半年对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情况进行一次查验审核,确保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抓在经常,融入日常。
搭建“三大平台”,织密流动党员联系常态长效网络。依托县内城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县级流动党员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安排专人负责做好流动党员动态信息管理、定期沟通联系、网上送学等工作,开展“定军先锋荟”“创客沙龙”等线上培训30余次,与流动党员“云谈话”800余人次,征集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方面建议200余条。依托陕西省党建信息化平台、天汉先锋等载体,建立基层党委与流动党员定期沟通联系平台,指定专人作为联络员,每月与流动党员至少联系1次,定期了解流动党员思想工作动态,同时,鼓励在外出流动党员就业或居住地相对集中的地方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明确1名党性修养高、责任心强、熟悉党务工作的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发挥好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职能。在村(社区)层面,建立流动党员网上学习交流平台,利用钉钉、微信、QQ等工具,组建流动党员学习群、交流群30余个,开办流动党员“指尖上的微党课”80余次,推送党史知识、时事政治、就业信息等2000余条。
落实“四项制度”,推动流动党员争当先锋发挥作用。坚持流动党员外出报告登记制度,党员外出及时向所在支部报告,各基层党支部对流动党员的基本信息、工作单位、通讯地址等情况进行登记,规范建立流动党员档案1300余个。坚持结对帮扶机制,各基层党支部明确专人每月以微信、电话等方式及时了解流动党员在外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并利用流动党员春节返乡时机,开展走访慰问600余人次,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实际问题200余个。坚持“双通报”和述职评议制度,各基层党支部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定期向流动党员通报支部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和家乡发展变化情况,结合年度组织生活会,共召开流动党员述职评议会120余次。坚持鼓励激励制度,县委组织部联合县人社局出台返乡创业优惠政策11条,鼓励流动党员领办创办项目、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同时,广泛宣传优秀党员返乡创业事迹,在外出流动党员中营造“在当地争先锋、为家乡做贡献”的浓厚氛围。
供稿:勉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