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宝塔区万花山镇碾庄村:选优配强村党组织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3-06-07 09:14 作者:冯晓宇

近年来,宝塔区万花山镇碾庄村弘扬模范县长刘秉温和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立足村子发展实际,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极大改变了碾庄村村容村貌较差、活动阵地破旧、集体经济薄弱的面貌,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图片1.jpg

凝聚组织合力,让堡垒“强”起来。紧扣发展目标,打造“支部重实干、党员作表率”的坚强战斗堡垒。选好“带头人”。为彻底改变碾庄村软弱涣散局面,村党支部号召动员在外创业经商的高塞回村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并成功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带头苦干实干,先后整合了闲置养殖基地、架设了苹果防雹网等,为村上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动力。建强“主阵地”。针对党群服务中心标准不高、功能不全的现状,村党支部积极争取建设资金100余万元,加盖二层房屋6间,优化提升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卫生室等功能部室,方便村民办事议事。村党支部创新“远程教育+固定学习”模式,严格落实“固定学习日”制度,把远程教育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结合起来,通过“线上”发布目录重点,“线下”组织学习讨论,形成了“党员带头学、群众积极学”的浓厚学习氛围。用活“先锋队”。选用视野开阔、本领突出的年轻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火车头”作用逐步凸显。由党员致富带头人、本村果蔬土专家等12人组织成“乡土能人”服务队,围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采取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为村民讲解种植苹果、养殖种猪等实践操作技能,为发展谋思路、出点子,极大增强了村民致富增收的信心。

立足产业振兴,让群众“富”起来。立足村情实际,探索形成“三大产业”,拓宽了群众致富增收新渠道。山地苹果促转型。碾庄村苹果产业抗风险能力不高,受天气影响较大,村民经常因极端天气影响减产减收,导致苹果产业发展一直难以形成规模。村党支部精准施策,多方协调安装了240余亩防雹网,联系专家服务团,组织果农培训30余次,有效促进了苹果产业增产增收。庭院养殖成规模。碾庄村一直有生猪养殖的传统,但都是个体养殖,呈点状分布,技术落后,效益不高。新任村“两委”任职后,整合闲置多年的养殖场并对外承租,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2022年,新建养殖场生猪出栏1万头,产值2000万元,为20个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在养殖场带动下,辐射带动10余户养殖户引进优质种猪,扩大了养殖规模,极大激活了产业振兴“源头活水”。川道棚栽保增收。碾庄村利用距城近、交通便利等区位优势,发展大弓棚39座,探索出“党建+志愿服务”农产品销售模式,积极发动驻村工作队、包扶单位、驻村干部、党员干部变身“采摘员”“服务员”“销售员”,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方式积极宣传特色农产品,分别在农家乐集中、游客集聚的向阳村和肖渠村建立了2个销售驿站,解决了产品“销售难”问题,极大提升了农户收入,据统计每棚年收入2万元,户均收入达3万元左右。

图片2.jpg

聚焦乡村治理,让民风“好”起来。锚定村强民富目标,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完善基本点。积极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行动,先后发动在村党员21人,清理水渠边沟9条,整治巷道28条,新建垃圾台6个,硬化道路200米,栽种绿植300余株,安装路灯56盏,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连好治理线。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村民议事、道德评议、红白理事、禁赌禁毒等“一约四会”制度。积极探索基层网格化治理模式,以党员中心户为基本轴,将全村细化为5个治理网格,推动服务在网格内开展,矛盾在网格内解决,纠纷在网格内化解。每年定期开展“好婆婆好媳妇”“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新风。拓展服务面。广泛动员党员群众,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入手,组建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独居老人”“免费健康义诊”“种养技术大讲堂”等志愿服务活动,密切了干群关系。推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成立由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小分队,采取日常巡查和季度考评的方式,常态化整治环境卫生,积极打造产业兴、环境美、村风好的美丽乡村。(宝塔区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李晓恒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