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沣东新城政务大厅聚焦“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打造“红色—温暖、蓝色—规范、橙色—专业、金色—阳光、绿色—高效”的五彩大厅,塑造“五彩”政务服务品牌,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全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再上新台阶。
聚焦党建一体化,打造温暖红色大厅,做到“三个好”。组织主题党日活动进园区、进企业、进工地,主动到一线作表率、真服务,积极打造“高效快办、微笑服务”的政务服务环境。设置红色党建角、公示栏,在大厅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干部标兵岗,主动亮身份、亮岗位、亮承诺,使标杆和榜样形象立起来,做到模范“作用好”。推进“党建+政务”活动,党员带头开展上门服务65次,午间政务“不打烊”办理616件,周末政务“不打烊”办理865件,帮办服务全厅覆盖,日均服务企业群众1000人次以上,做到党建“品牌好”。
聚焦政务标准化,打造阳光金色大厅,坚持“三个严”。设立营商环境监督联络站,制定清廉大厅建设方案,梳理审批事项和岗位廉政风险点,坚持廉政“建设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制定《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行政许可事项清单》《15分钟办结事项清单》系列清单,编制行政审批专用章及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办法,坚持事项“实施严”。完善标准化业务审批体系,编制230个高频事项“一图一表”审查要点手册、7个常办审批套餐VR办事指南、11个事项“早知道”系列视频化指南,照章作业,杜绝自由裁量,坚持标准“执行严”。
聚焦制度规范化,打造合规蓝色大厅,提升“三个度”。规范审批服务,执行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作风建设“十不准”、提质增效“十到位”、OSM现场管理等制度,健全审管联动、审批联席会议制,提升服务“保障度”。规范政务一站式服务,深化推进事项进大厅、“综合窗口”、“窗口事务官”改革工作,实现100项高频事项窗口即办,提升审批“时效度”。规范政务好差评,畅通“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政务心声岛、政务直摘机等群众反馈渠道,通过“窗口+电话+网上”方式问计于企、问需于民,提升群众“满意度”。
聚焦精湛职业化,打造专业橙色大厅,确保“三个专”。组织开展“政务夜校”6期、专业培训15次、行政办事员水平认定1次,提升综合窗口人员职业能力,确保业务“受理专”。推进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构建工建项目“一树九果”全生命周期树,设联合审批办公室,与20余家企业“同桌办公”,上门服务56次,提供审前辅导,确保改革“实施专”。设立秦创原政策专窗,涉企政策100%进大厅、上平台,分类推送个性化政务礼包,为辖区600余家企业申报政策,同时将政策兑现纳入电子监察系统,确保政策“推送专”。
聚焦办事便利化,打造快办绿色大厅,实现“三个快”。打造“1+5+N”政务体系,以新城政务大厅为圆点,在秦创原科技统筹办等4个产业园设立分厅、吾悦广场设立微厅、银行设立E厅,实现就近“办事快”。推行减时限、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优化审批机制,推出项目审批“五证联办”、市政配套“承诺即开工”、企业开办大礼包、企业注销“销销乐”等改革,缩减环节42%,压缩材料60%,提升效率50%,实现业务“办理快”。创新虚拟窗口,深化“四电”改革,使用电子签章992次、电子证照64张、电子批复928个,推出门头牌匾登记等150余个事项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实现线上“审批快”。
新起点呼唤新担当,新征程更需新作为。下一步,沣东新城将以“五彩大厅”为抓手,建设极简快办的政务环境,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围绕一件事一次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数字政务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供稿 西咸新区政务服务(沣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