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丹凤县王塬村在竹林关镇党委的领导下,按照“产业强村、人才兴村、治理优村”的总体思路逐步推进,逐渐探索出了富有王塬特色的“3+”模式。
党建+模式,激活乡村振兴引擎。一是党建+党员,强引领。强化党支部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责任,难事支书亲自上,矛盾纠纷亲自抓。自建设以来,先后处理矛盾纠纷6起。同时将村上日常业务、项目建设任务、产业发展,按照干部不同特点将任务分到人,定期听取汇报,推进工作落实。二是党建+人才,促双赢。发挥党建辐射作用,将四大作坊及电商服务中心成为乡土人才创业的平台,既解决了生产问题,也解决了销售问题,让乡土人才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创业就业。三是党建+乡贤,优治理。注重发挥在外能人乡贤作用。结合主题党日、“乡音党课”活动,每月听取一次党员建议;成立乡贤议事会,每两个月主动向在外能人汇报一次村级发展情况,每季度由支书亲自邀请在外能人和乡贤能人到村召开村级发展议事座谈会引导各类人才参与家乡有效治理。
提升+模式,增强乡村振兴实效。一是提升产业发展,在去年“三园四坊一中心”产业布局的基础上,今年立足本村及周边村中药材药效好、中老名医多、环境宜人优势,建成中医康养中心1座,建成共享菜园30亩;二是提升+村容村貌,利用丹宁高速产生的废石及群众喜爱的木材,打造独具特色院落20户,实施土坯房改造15户,实施改厕32座,建成公厕2处,不断扮靓乡村振兴美颜值。三是提升基础设施,新修产业路4条,新安装路灯100杆,铺设污水管网1.3公里,柔性改造路边5600平方米,修建入村桥1座。
机制+模式,突出乡村振兴重点。一是建立规划布局长效机制,坚持规划先行,聘请专业机构对王塬村乡村振兴按照村民住宅区、文化休闲区、产旅融合区三大区域进行整体规划,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二是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全力推进“两改两转三促进”和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党员带头共清理棚圈乱搭38处,整合修建休闲口袋公园3个,小花园22个,小菜园10个,打造小景观3个。三是建立乡风文明长效机制,充分利用村规民约、“一约四会”制度,持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美庭院”“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参与乡村治理。
供稿:丹凤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