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泾阳县把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从加强阵地建设、提升有效供给、促进文化提升着手,“三位一体”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农村文化服务显著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大幅度提升,为乡村文化振兴交出泾阳答案。
“大院小场”实现阵地全覆盖。在148个村委会大院建设综合性文化活动广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设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乡村舞台、体育健身设施、篮球乒乓球场地、数字化服务设备、道德讲堂等,为广大村民提供文化活动、图书借阅、体育健身、政策宣讲、法治教育等综合文化服务平台。在中心村以外的自然村落因地制宜,建设小广场、搭建小平台、配备小设施,建设文化小场地,把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把文化种到村民家门前。通过“大院小场”模式,既能集中开展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又切实解决村民居住分散,文化设施资源难以实现全覆盖的难题,为文化振兴提供阵地保障。
“农家书屋”实现文化保供给。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在基层文化服务提升中的“主阵地”作用,在全县148个村全面推进农家书屋、电子图书馆建设,服务触角向村延伸。提供种养加技术等10多类40000余本图书服务,切实解决线下农家书屋位置固定,服务辐射半径小,满足群众随时随地查阅资料的需求。通过学习强国、电子图书等APP,挑选权威、海量的优质内容,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共有20多万农村群众受益,切实解决群众的各类文化需求,以及因受农家书屋图书供给和供需信息不对称等限制而得不到及时满足等的实际困难,提供解决问题的支撑和保障。
“四季村晚”实现文化大提升。以“四季村晚”为品牌,融合乡土文化、乡村旅游等元素,在全县乡村常态化开展春、夏、秋、冬“四季村晚”活动300余场次,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激发乡村文化活力。联合该县农业局、司法局、民政局等部门组建各类宣讲服务小分队,将法制宣讲、科技下乡、移风易俗等列为宣讲内容,机动灵活举办20分钟的村民小讲堂,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党和政府的政策宣讲。积极培育村民“自我参与、自我管理”,将文化作为基层各类宣传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及延续乡村历史文脉与文明乡风的重要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树农村社会治理新理念。
供稿:泾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