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乾县:“四抓四新”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3-10-27 11:01 作者:陈宇飞 郭方卫

今年以来,乾县以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为抓手,高位布局、科学谋划、多点发力,打出“组合拳”,助力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抓人才队伍,打造“新引擎”。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创新机制,引导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制定出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十项措施》《关于鼓励引导专业人才向基层流动的具体办法》等文件,支持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深入推进“凤归桑梓”人才工程,先后引进乾县籍大学毕业生、成功人士、专家教授等人才210余人,成立新业态公司24家,带动就业1100多人,选派225名专业技术人才成立“产业发展科技服务队”,加快县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建成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8个、候鸟式专家工作站3个,吸引科技、农业、卫生、教育等领域专家人才驻站开展工作,引领产业发展。

抓产业融合,培育“新动能”。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红(花椒)、黄(菊花)、绿(蔬菜)、白(奶山羊)等特色产业,积极打造北部苹果提升区、南部粮食与时令水果融合区、中部特色大葱、香菜示范区,辐射带动,融合发展。推进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镇一业、多镇一业区域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扶持壮大酥梨、红仙桃、野菊花、篱架葡萄、花椒等特色产业。加大财政补助、项目扶持力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425个,家庭农场95个。

抓乡风文明,激发“新动力”。按照“一村一景、因村布景”工作思路,深挖乡土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成西北琉璃厂、盘州村等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传承保护弦板腔、乾州剪纸、蛟龙转鼓、唐三彩烧制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党员联户”示范带动激励机制,广泛开展“道德宣讲一刻钟”“传家风、议家训、颂美德”“凡人善举”故事征集等活动,打造乾县姜村镇乡贤馆、范紫东生平事迹馆,汇聚向上向善正能量。开办农民夜校、农民大讲堂,常态化开展“法律进校园”“点单服务上家门”“技术进地头”等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抓颜值提升,描绘“新画卷”。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抓手,开展村庄清洁绿化美化专项行动。结合“十个一”工作要求,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模式,整合各类资金,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工程,定期开展“最美庭院”评比、废品兑换商品等活动,着力打造具有乡土风情、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方案,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镇村生活污水处理站8座,完成57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让群众生活增添了“品质”,让乡村提升了“颜值”。

供稿:乾县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