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县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到村任职选调生、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等群体中党员的作用,组建“红色助力团”,凝聚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新合力。
注重资源共享,三是促进高位推进。实现“红色助力团”资源共享,要形成合力共抓的工作联动机制。抓顶层设计。印发《关于组建“红色助力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通知》,县委组织部牵头成立县级“红色助力团”,红色助力团下设头雁、产业、培训、营销、问题收集5个功能小组。抓工作机制。“红色助力团”成立后,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坚持每月收集一次问题、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召开一次学习例会、每季度开展一轮晾晒评比、每年组织一次工作述职。抓特色产业。产业小组依托潼关特色资源,加快软籽石榴、花椒、生猪、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潼关软籽石榴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全面启动,软籽石榴种植面积4.48万亩,挂果面积1.5万亩,总产量1.5万吨,年产值1.8亿元。
注重优势互补,三新促进富民强村。坚持把优势互补、共建共享贯穿“红色助力团”系列助力活动全过程,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注入生机活力。聚焦新产业。“红色助力团”从项目、技术等方面发力,推动太要社区百亩五味子种植基地由粗放型向规模化方向转变,逐步培育集中药材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推广于一体的现代绿色产业集群。聚焦新主体。“红色助力团”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建成规模养殖场61个,建成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7个,全县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合作社140家。聚焦新行动。红色助力团推进“消薄培强”行动,助力团成员与留翎村“两委”成员先后赴西安等地水厂实地考察山泉水产业,成立山泉水厂。力争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3个,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5个。
注重难题共解,促进三建提质增效。针对潼关县村级集体经济总量不高、产业经济相对薄弱等现象,深化实施“红色助力团”系列行动。成立问题收集小组。对存在问题进行收集汇总,形成清单台账。定期对存在问题和需求进行分析研判,提出解决办法。建三单模式。实行“镇村党组织点单、红色助力团派单、功能小组接单”的全周期服务模式,切实发挥作用。构建销售网络。为破解销售难题,“红色助力团”营销小组推广“电商+龙头企业+服务站点”“电商+合作社+服务站点”等模式,建成4个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3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实现线上农村网络零售额约9435万元。
供稿:潼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