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旬邑县太村镇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通过强化政治引领、织密网格结构、激活产业引擎、凝聚多方力量等方面,逐步实现从“单兵作战”到“协同治理”的华丽转身,成功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零距离”。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治理根基。始终把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摆在首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核心内容,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相结合纳入“必修课”。通过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党委书记讲党课、宣讲人员走进村居等方式,累计开展学习20余次,宣讲30余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严格按照政治素质高、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的标准,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58名,其中45岁以下44名,大专及以上学历48名。新发展党员20人,持续为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为基层治理筑牢坚实的人才根基。
织密网格结构,延伸治理触角。为切实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太村镇以村民小组为单元,科学统筹管理幅度和宽度,构建“镇、村、组”三级联动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将全镇划分为1个一级网格,29个二级网格,139个三级网格,设专职网格员168名,兼职网格员219名,形成了一张“覆盖广泛、触角灵敏”的基层治理网。依托“网格化摸排+风险研判”工作机制,及时收集村情民意、排查矛盾纠纷与安全隐患,切实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25年上半年,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累计接件360件,完结352件,在办件8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高度重视群众来访接待工作,接待群众来访28起、40余人次,均由包片领导、包村干部与村“两委”干部协同处理,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激活产业引擎,赋能强村富民。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不断深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统筹推进富村手工艺术产品加工坊、东堡子村矮化果园及冷库建设、坳乔村果园提升、店头村果蔬冷库改造等5个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首批30%资金拨付并有力推动项目全面开工、合规建设。同步完成富村、东堡子村等2个集体经济项目前期规划编制,为下半年项目提速奠定基础。聚焦发展主业,全镇新栽苹果1074亩,建成标准化示范园4个。充分挖掘唐家民俗大院、三水豳城生态民宿、张家村社员食堂和“玉顺成”生态油坊等特色资源,精心打造集“游、玩、娱、吃、购”于一体的“张家村-唐家村”两点一线现代旅游线路。配套建设张家村劳动研学基地、窑洞民宿、明清进士第等项目,持续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添砖加瓦,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助力强村富民。
凝聚各方力量,共建美好家园。建立动态“乡贤库”,搭建乡贤沟通联络平台,广泛听取乡贤意见建议,充分发挥乡贤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挖掘“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退伍军人、老模范)的熟人治理优势,动员他们参与基层治理,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0余件,有效维护乡村和谐稳定。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倡导勤俭节约、孝老爱亲、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大力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之风吹遍乡村每一个角落。聚焦“一镇街一实事”民生项目,在张家村、东堡子村、义井村等村启动“爱心助餐”计划,精准对接留守老人就餐需求,每日按时提供两餐热食。通过建立爱心助餐微信群和关爱档案,用心用情服务百余名老人,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供稿:旬邑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