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四日,宝鸡市陈仓区周原镇周原街道社区的社区工作者为老龄居民上门安装“闪光门铃”。记者 刘居星摄
在宝鸡市渭滨区姜谭路街道桑园铺社区,活动广场周边绿荫环绕,是居民纳凉休闲的好去处。夜幕降临,路灯亮起,照亮了居民的夜生活,提升了群众的生活舒适度。
然而,以前广场周边路灯数量不足,夜晚光线昏暗,影响居民出行。征询民意后,桑园铺社区将装路灯列入“一年10件实事”清单,分批完成了路灯安装。
精准对接居民需求,通过办好一件件实事,让群众感受到变化、得到实惠。去年起,宝鸡市以党建为引领,在社区开展“一年10件实事”活动,直面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诉求,找到民声“最大公约数”,将民生承诺转化为看得见的幸福实景。
倾听民声——“群众关心的事就是大事”
8月14日上午,渭滨区经二路街道新建路社区北巷,在居民马多明家中,社区党委书记赵瑞和工作人员上门了解天然气管道改造后的使用情况。
“以前,每次洗澡都要去公共浴室。现在,我终于可以在家洗澡了。”马多明说。
新建路社区地处老城区,房屋密度高、管线规划复杂,天然气管道改造曾一度是社区治理的难题。为此,社区党委安排网格员走访听取民意,征集意见,并积极与天然气公司沟通联系,设计调整安装方案,于今年6月完成了管道改造等全部工程。
“社区新中段108号院的水表改造工程也顺利完成。”赵瑞说,“通天然气、换水表,这是社区‘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上的头号工程,也是群众呼声最高、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
“过去,我们用的都是旧式水表。现在,社区给安装了这种插卡式的,只需要给卡里充钱,再不用担心因为抄表问题停水了。”新中段108号院住户张桂花说。
今年3月以来,宝鸡市各社区通过网格员入户走访、线上问卷调查、小区议事会和居民院落板凳会议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建议,形成“一年10件实事”清单。“对我们来说,群众关心的事就是大事。‘一年10件实事’清单,是群众的期盼,也是我们对群众的承诺。”赵瑞说。
汇聚民智——“大家的事商量着办”
在眉县首善街道迎宾社区太保局小区的一块空地上,一排排晾衣架有序排列,晾晒着居民的衣服、被褥。
“现在,下楼就能晾晒衣物,很方便。”家住1号楼1单元的老人黄钊抚摸着晾晒的被褥,脸上满是笑意。
太保局小区因建成年代久远,房屋户型紧凑、楼间距狭窄,部分住户常年面临“晒衣难”的问题。今年初,社区将晒衣空间改造列入计划,通过逐户走访、召开居民座谈会,收集到数十条关于晾晒问题的建议。
“有人想在楼东头加装晾衣架,但也有人担心在公共区域晾衣影响停车,还有人建议错峰使用晾衣设施……大家意见不一,我们就把居民代表邀请来,坐下一起商量。”迎宾社区党委书记刘敏介绍,“6月,我们最终敲定在光照充足且不影响居民活动的区域,安装8组标准化公共晾衣架,大家再也不会因为晾衣服‘抢地盘’了。”
“一年10件实事”活动开展以来,宝鸡市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不断织密基层组织体系。有了党组织,小区居民有了“主心骨”。
“在党组织引领下,居民有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大家的事商量着办,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刘敏说,“这8组晾衣架只是起点。‘一年10件实事’要一件接着一件办,让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在家门口持续升级。”
解决民忧——“确保事事有着落”
在宝鸡市陈仓区周原镇周原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面墙上张贴着“一年10件实事”的具体项目和活动开展情况。
更换照明路灯、添加健身器材、安装无障碍扶手、为户外工作者送清凉、安装智能“闪光门铃”……细数着一件件从“纸上”落到“地上”的惠民实事,社区党支部书记田秋梅笑了。
“群众最认‘实’字,确保事事有着落,群众满意就是工作标准。”田秋梅说。
家庭困难的高龄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一直是周原街道社区关注的对象。田秋梅告诉记者:“因为一些老人听力障碍和行动不便,我们平时入户走访时,经常要敲好长时间门。”
经过社区党支部商议、居民代表议事通过,今年3月,社区为文广小区6户听障老人的家里安装了智能“闪光门铃”。
“在购买门铃时,我们通过线上和线下比对看了好多家,最终选择了一家性价比高的。7月安装完成后,老人都非常高兴。”田秋梅说。
“我年纪大了,耳背,门铃响听不见,耽误了不少事。现在,闪光灯一亮,我就知道有人来了。”文广小区住户、77岁的听障老人王来田看着新装的门铃笑着说。
为确保惠民实事立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宝鸡市各县区把“台账清单”变成“履职清单”,实行清单化动态管理,做到完成一件、销号一件。
陈仓区统一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群驿站等醒目位置公示“一年10件实事”清单,将进展情况纳入年度社区评议大会审议内容,邀请辖区党员代表、居民群众进行现场评估,确保“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一件件实事落地,一声声笑语回荡。“一年10件实事”从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出发,让社区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