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推动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9-08 10:27 作者:汉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李万华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以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从政、谋事、创业的“总开关”,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事关“国之大者”、党之大计。要积极构建“常态研判+精准考察”知事识人体系,推动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强化党性锤炼,筑牢思想根基。坚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政绩观的重要论述、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历次来陕考察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政治要件,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党校培训的第一课和必修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党性修养。充分利用好沈氏家训馆、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纪念碑等本土资源和延安革命纪念馆、照金红色教育基地、马栏革命旧址等省内红色资源,生动讲好党的故事,引导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围绕是否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经常性开展政治体检,在红脸出汗中祛除思想杂质,明辨是非,牢记宗旨。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干部树牢新发展理念。

建立长效机制,精准识人察人。坚持把研判作为干部工作的前置环节,进一步靠近靠前开展日常研判,建立重点与日常相结合的研判机制,构建“常态研判+精准考察”知事识人体系,分领域对干部工作实绩、班子整体配备、接替人选储备等情况精准分析,为“依岗选人、以事择人”打牢基础。搭建动态信息收集机制,构建干部信息数据库,涵盖干部基本信息、工作履历、考核评价、奖惩情况等多维度内容。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定期与纪检监察、巡察、审计、信访等部门沟通,充分运用巡视巡察、环保督察、审计监督等结果掌握政绩观表现,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及时预警提醒,对出现重大偏差、造成重大损失的一律严肃处理。广泛开展基层走访调研,听取“两代一委”和群众对干部工作的评价,将有效信息及时纳入数据库,为精准识别干部提供全面数据支撑。

注重实绩实干,树立鲜明导向。坚持将干部实绩作为考核评价标准,推动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突出政治标准,健全完善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机制,坚持从政治生活、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和重大斗争一线等多维度考察识别干部,坚决把政治有问题的干部挡在“门外”,真正把既有本事又干实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强化考用结合,树立既重“显绩”也重“潜绩”的考核导向,实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类别考核、差异化评优。在工作业绩方面,综合运用发改、统计等职能部门数据,量化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情况;在综合能力和群众口碑方面,深入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等工作一线,通过访谈和考核测评采集数据,确保干得好的干部考得好、考得好的干部用得好。强化典型引领,大力开展“铁军集体”和“汉阴铁军”评选,引导干部从身边典型中汲取动力,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干部形成学习先进、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

坚持严管厚爱,激发干事活力。既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也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严格约束强监督,把“一把手”、年轻干部以及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和重点岗位干部作为监督重点,用好“一把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探索实施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凡提四必”、任前报告、全程纪实等制度,抓好“一报告两评议”、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结果运用,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坚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精准区分失误和失职、因公和因私、试错和违规、敢为和乱为,把能上能下、容错纠错等制度落到实处,消除干部“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顾虑。落实关怀帮扶激励措施,以有温度的关爱、有力度的激励和有底线的包容保障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从慰问、救助、体检、休假等方面构建关心干部“大礼包”,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