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椒、小杂果等产业已成为我镇支柱产业,但在延链补链、构建核心竞争力方面仍需突破。2026年的项目谋划要聚焦品牌绿色化、加工营销一体化、数字赋能等领域,勇于探索新业态!”近日,在镇巴县仁村镇党委组织的2026年项目谋划座谈会上,老党员、镇人大代表、经营主体代表郝明全踊跃发言。
近年来,仁村镇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项目谋划、遴选、实施和质效四个关键环节,广泛动员全镇党代表、人大代表及企业代表“全程参与”,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全镇各项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奋力交出乡村产业振兴的优秀答卷。
聚焦项目谋划,党委座谈取“金策”。在项目谋划阶段,镇党委积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组织县、镇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界人士召开座谈会,镇党委书记亲自参与,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代表们与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深入交流、碰撞思路,涌现出一批兼具前瞻性和实操性的“金点子”。镇党委经过充分研究论证,使决策更加科学、方向更加明确、项目更贴合实际,逐步形成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五个农业”要素齐全、联农带农与经济效益协同提升的良好格局。
聚焦项目遴选,“四议两公开”促“落地”。在项目遴选环节,镇党委指导各村(社区)严格履行“四议两公开”程序,通过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并对决议和结果进行公示,初步形成村级年度项目库。之后,提交镇党委、政府审定。镇党委、政府组织企业通过论证、代表座谈和人大代表票决等方式,最终确定全镇项目库。镇党委还组织各方代表开展重点监督和跟踪检查,推动项目当年落地、当年见效。2025年,仁村镇共完成各类项目18个,总投资800余万元,涵盖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产业升级等多个领域,有效增进了民生福祉,提升了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聚焦项目实施,号召先进当“头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镇党委号召全镇各类先进代表奋勇争先、示范引领,积极探寻乡村发展新路径、培育产业新动能。党员代表郝明全:打造了椒禽套养、椒药套种、干青花椒加工、花椒足浴包生产等完整产业链;见义勇为代表赵勇:成功发展林下魔芋种植,建成县级示范样板基地;电商代表甘立强:打造的“甘家梁”品牌优质水果,线上销售供不应求;高素质农民代表钟运伟:林下种植天麻近300亩,年产值突破150万元。他们不仅自己闯出新路,更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聚焦项目质效,监督评议促“闭环”。在项目质效管理方面,镇党委认真履行主体责任,统筹镇人大和镇纪委监督职能,确保重点项目高位推进、取得实效。每年组织县镇两级“两代表一委员”开展视察调研不少于2次,全面掌握项目进展,开展绩效评议,交办督办代表意见,确保每一个项目权责清晰、管护到位、长效运行。
仁村镇党委通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利用各类经营主体专业特长,积极调动“两新”组织人才积极性,在项目“全周期”中强化引导、统筹协调,实现了支持与监督的良性互动,为镇域产业提质增效和乡村全面振兴增加了活力,提供了坚强保障。
供稿:镇巴县仁村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