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阴县文旅广电局紧扣“党建引领文旅融合、文化赋能民生幸福”核心定位,以“党建红”领航“文旅兴”为党建品牌,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贯穿文旅工作全链条,创新服务模式、建强志愿队伍、深耕项目建设、守护文化根脉,推动党建与文旅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先后获评“国家节约型机关”、首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等荣誉,为全县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党建搭台建体系,织密文化惠民“服务网”。以“精准化供给、常态化服务”为目标,构建“党建+文化服务”工作体系,让文化惠民政策直抵基层。创新服务模式。党员干部带头调研群众文化需求,探索推行“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按需定制非遗展演、读书分享、戏曲下乡等服务清单,将“文化大餐”精准送达城镇社区、村庄院落、军营学校、景区景点,年均开展惠民活动1000余场次,服务超10万人次,实现“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志愿者接单”的服务闭环。建强志愿队伍。引领组建乡村文化社团229支,吸纳7900余名文化志愿者,其中党员志愿者占比超30%,打造“文化大篷车进万家”特色志愿项目(获评最佳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县文化志愿服务队获评安康市优秀志愿服务团队,以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让文化服务“活”在基层。打响惠民品牌。以党组织活动为牵引,培育“锦绣汉阴读书会”“文化点亮家园”“四季村晚”等群众文化品牌等专项品牌服务活动,其中“锦绣汉阴”系列惠民项目入选2023年全县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有”向“优”转变,兜起百姓文化“微幸福”。
党建赋能强产业,激活文旅发展“新引擎”。让党旗高高飘扬在项目建设、品牌打造、招商引资等基层一线,以党建实效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攻坚重点项目。成立“党员项目攻坚专班”,精心策划并储备文体商旅项目60余个,紧盯36个重点生态旅游项目(总投资52.38亿元),党员干部带头破解征地拆迁、建设进度等难题,其中,汉唐驿民宿、梦想改造家民宿、三柳隐居乡里民宿、双小河无动力乐园等项目已顺利投入运营,深受市场欢迎,为汉阴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崭新活力与强劲动力。深化招商引资。县文旅广电局主动对接企业,与天石集团签订黄龙景区运营框架协议,完成游客中心改造设计等前期工作;以党建为纽带搭建合作平台,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擦亮文旅名片。党员干部牵头精心策划“四季旅游季”“陕西村超汉阴赛区”“中国汽车登山锦标赛(汉阴站)”等主题活动300余场次,指导成功创建国家AAAA景区2个、AAA景区3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4个,花栖玥民宿成功创建为国家甲级民宿,凤凰酒店成功创建为四星级旅游饭店,龙岗酒店被评定为三星级旅游饭店,双河口镇三柳村荣获“全国最美乡村”称号,并组织开展“我是汉阴文旅推介官”培训;借助央视、新华社等平台宣推凤堰梯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品牌,创新推出“对话汉阴文旅”“文旅进高校”等活动,持续扩大汉阴文旅知名度。
党建铸魂传文脉,守护历史文化“活基因”。以“保护为先、活化利用”为原则,将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纳入党建重点任务,推动历史文化“活起来”。筑牢保护防线。党员文物工作者带头完成陕西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上报,牵头推进汉阴城墙(含文峰塔)修缮、文庙大成殿布展设计、三塘观音堂抢险修复等项目,争取凤堰梯田-吴家大院修缮资金,实现文物安全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创新传承载体。依托三沈纪念馆、沈氏家训展览馆等廉政文化阵地,党员志愿者年均接待参观2.5万人次,组织260余家机关单位开展主题学习、10余场校园研学;线上线下联动开展“国际博物馆日”“南门往事——城墙根下的文化集”等活动,利用视频号发布30余条家风家训主题视频,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打造传承标杆。探索“传家训、融资源、善治理、优服务”四链一体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入选国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选送《当好“文化领头雁”服务乡村显身手——“文化妇女专干”服务乡村的汉阴实践》获评第三届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与交叉学科创新论坛特等奖,以党建引领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党建护航守底线,营造平安文旅“好环境”。以“党建+执法监管+廉洁建设”为抓手,筑牢文旅市场安全与廉洁防线。严抓执法监管。成立“党员执法先锋队”,落实行业安全监管责任,2025年上半年开展联合执法检查5次、日常检查200余家(次),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立案查处2件违法案件且全部结案,规范市场秩序。深化廉洁建设。将廉洁文化融入文旅工作,选送的《铜牛与家训的故事》在全县“廉洁汉阴”微视频大赛中获一等奖;以沈氏家训等本土廉洁文化为载体,开展“廉洁文化进景区”活动,推动廉洁理念深入人心,营造风清气正的文旅环境。
(供稿:汉阴县文旅广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