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赵丽萍从渭南师专毕业,来到当时的临潼县韩峪乡任教。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读到了一篇题为《一个小数点引发的悲剧》的文章,突然产生了灵感。于是,在第二天上“小数乘法”课时,赵丽萍将这篇文章读给学生,学生们眼睛睁得又大又圆,聚精会神地听着,那节课的教学效果特别好。
“下课后孩子们还围在我旁边问个不停,真没想到一个故事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感觉自己找到了一个促进教学质量的好方法。”赵丽萍说,“这样的方式孩子们喜欢,为什么不推广呢?”于是,除了数学课堂,赵丽萍还利用起了班会,故事也扩展到各种课外读物。久而久之,他们班就有了一个特别的节目——“赵老师讲故事”,《365夜》《格林童话》《西游记》……甚至还有报纸上的连载孩子们都听过。渐渐的,爱看书的孩子多了起来。午自习前,透过窗户总能看到一群孩子手捧书籍聚精会神地读着。
看着孩子们的眼界渐渐开阔了,胆小内向的孩子也敢上讲台演讲了,赵丽萍的心里充满了快乐。
从参加工作起,赵丽萍就担任班主任,20多年的教书生涯,难忘的事情太多太多。“作为班主任,在一届届的学生中,总有孩子因为各种原因让班主任很头疼,但只要你留意观察,就能发现他们身上可贵的闪光点。”
2015年,赵丽萍在斜口中心小学担任五年级班主任时,班里有个特别淘气的男孩叫小强。他比同班的孩子大一岁,总喜欢管制别人,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我发现他特别聪明,爱面子,有集体荣誉感。于是,我想了个办法。我问他是否愿意当劳动委员,管理班级的清洁卫生。小强当时很惊讶,还愣了一会儿。我又问了一遍,他连连点头表示愿意。果然,在他的管理下,教室地面总是干干净净的。在荣誉感和责任感的鞭策下,小强也学会了与同学相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那个学期末,小强还作为‘进步好少年’第一次登上了学校的领奖台。”
“看着孩子们进步,我打心眼里替他们高兴。” 赵丽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