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科教文卫 / 正文

35年的坚守

——记商洛市镇安县西口回族镇石景民族小学教师马会林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9-09-10 15:20 作者:吕扬

1.jpg

马会林至今仍记得自己1984年9月1日正式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时的激动心情。那天,村里的领导见他来报到,高兴地握着他的手说:“欢迎,欢迎,热烈欢迎……”40多名高矮不一的孩子齐声向他问候:“老师好!”那稚嫩的童声和渴望知识的眼神一下子拴住了马会林的心,一路翻山越岭的疲劳一扫而空。他把当初的激动化为坚守,在商洛市镇安县西口回族镇石景民族小学一干就是35年,和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马会林的家到学校要翻越几座大山,穿过一条原始森林带,一路荆棘丛生,还有毒蛇猛兽出没。到了冬季,大雪封山,白皑皑的雪地,无法辨认哪是路、哪是坎,不小心踩空跌倒甚至翻到坡下也是常有的事。山口的风裹着雪扑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行走一趟衣服和鞋会被汗水和雪水浸湿,一双脚泡得通红。

那时候学校实行“一晌走读制”,就是学生凌晨上学前在家吃点东西,到校后一直坚持到下午4时放学回家后才能吃上一顿饱饭。为了解决孩子们饿着肚子上学的问题,马会林带上大一点的孩子上山捡柴,让他们从家里带上粮食和蔬菜,在土灶台上架起大铁锅,给孩子们做饭吃。

2010年,马会林成了学校的负责人,整个学校的工作事无巨细,都是他一肩挑。长期身处高寒地带,工作压力大、操劳过度,马会林的体质急剧下降,风湿性关节炎时常发作,右眼视力下降很多。原本在西安带孙子的妻子不忍心他如此劳累,回到学校给他帮忙,一边做学校营养餐食堂的炊事员,一边在他出差时照顾班里的孩子。

学校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为了给孩子们弥补亲情,马会林总是想办法有针对性地陪伴孩子,和他们聊天、做游戏。今年,他还结合学校的实际,举行了一次“七彩假期”志愿活动,为广大留守儿童做亲情陪伴、学业辅导、素质拓展、思想引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目前,从这个秦岭深处教学点已经走出去30多名大学生。马会林说:“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责任编辑:杨春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