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引擎,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明确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面对全球人才竞争的新格局,提出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方向,为进一步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正确的改革发展方向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首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到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需求为导向,扎根中国大地,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能力。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只要我们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有作为、有成效,就能在世界上有地位、有话语权。高等院校要把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政治认同,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要把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实践内容,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优秀人才。
凝练育人方法,提升育人水平
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要凝练育人方法,提升育人水平。必须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要深刻认识研究生教育进入了发展的新格局新阶段,学校要在研究生教育中将家国情怀、学术素养、科研创新、工程实践、职业胜任五要素融为一体,突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构建多维能力培养教学体系。要将西迁精神、航天精神的核心价值元素融入研究生培养教育内容,突出人才培养与服务国家重大需求高度融合并贯穿全过程。要加强研究生理想信念塑造和学术素养培育,实施“理想构筑工程”,优化培养方案,通过实施特色课程项目和课外提升计划,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形成“思政、专业、行业”三融合的课程体系。同时,搭建学术平台,以优秀导学/教学团队为牵引,搭建重大科技前沿学术交流、学术合作及学科交叉三大平台,提升研究生学术素养,优化研究生知识结构。通过铸魂、提素、育能、实战和协同的途径,实现培育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核心。要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注重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要围绕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成立专项工作组,根据不同学科学习阶段研讨结果组织专题讨论,溯源分析,对内找问题,对外找差距。要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积极开展国内一流大学、用人单位调研工作,借鉴先进经验与方法,提出具体方案,实现精确分析、精确指导。要细化工作台账,真抓实干,优化完善相关举措,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实现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精炼课程体系,全面提高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必须注重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建设。在课程体系顶层设计上要突出系统性、全方位、立体化、交叉式、实践性,紧密结合创业人才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特点进行设置,重点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发展和求异思维等。
首先,要制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群、教材建设方案,建立健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以及团队,建设思政精品必修课程库、示范选修课程库和课程思政案例库,把好教育的思想关。其次,要突出通识类、技能类和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加强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改革,注重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思维和方法内容的设置。要有适合实际应用的外语课、数学方法课、计算机工具类课程建设,要建设符合“互联网+”时代的“高阶性、高创性、高能性”精品示范课建设,还要加强项目教学、实战教学等模式,注重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利用校内团队、中外联合、校企联合开设案例课、实践类课程。最后,还要在课程目标设定上突出职业素养培养,以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引导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建设,因此还要加强心理健康、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等路径指导类课程体系的建设,并开设语言、法律、政策、文化等和教育培养息息相关的辅助类课程。
总之,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围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优化学科布局结构、强化导师岗位管理、优化培养类型结构、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深化国际开放合作、改革完善奖助体系、严格规范质量管理、强化管理队伍建设等重点难点问题实施系统改革,提升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