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行动计划》明确了立德树人的具体措施,提出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相比,更加注重培养适应国家建设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产业升级和职业岗位的变化开始加快,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和个人素质的综合要求不断提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自信、健全的人格,是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
育德、修技“双管齐下”,才能为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安装“双引擎”,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大国工匠。因此,职业院校应结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首先,职业院校要开发、设置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加强德育理论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开足、开好思政必修课。职业院校可在原有德育课的基础上,增设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主管理、公共关系与礼仪等课程,形成一套合理、科学、健全的思政课程体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什么、怎么学、为谁学。
同时,要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将思想政治理论与课堂教学、实习实践等环节融合到一起,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道德素养得到同步提升,在具备相关技能的同时,充分理解担当民族复兴时代重任的内涵,增强荣誉感、使命感、紧迫感,增加创新创业的勇气和智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长远来看,要持续完成好立德树人工作,就要有教师队伍作保障。职业院校要加大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力度,培养德育骨干管理人员、思政课专任教师,打造思政课创新团队、示范课堂和教育案例,加强全体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立德树人成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