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建是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与“魂”。近年来,武功县始终将党建工作与教育育人使命深度融合,从顶层设计、队伍建设、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四方面发力,推动“党建+育人”落地见效,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点亮前行航向。
强化顶层设计。将“党建+育人”纳入党建整体布局,破解统筹不足问题。明确组织部门抓统筹、教育部门抓实施、学校党组织抓落地的责任链条,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结合县域实际制定“党组织领导强化、党员先锋作用发挥、育人模式创新、协同体系构建”四大类任务,明确责任、时限与标准,提供清晰“路线图”。将“党建+育人”成效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和学校办学评价中,通过“日常督查+年度考核”的方式推进,并对滞后单位进行约谈提醒,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建强骨干队伍。实施“党员教师骨干培育工程”,邀请党建专家、资深教师授课,内容涵盖党的创新理论、红色文化传承等;同时组织“优秀党员教师巡回授课”,让经验丰富的教师走进薄弱学校,通过示范课、教学研讨等形式,带动整体教学水平提升。搭建“党员育人实践平台”,推动学校党组织设立“党员教学示范岗”“党员名师工作室”等,推动教师共学、共研、共思、共长。健全激励机制,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中,向教育一线党员倾斜,激发党员参与教育工作的热情。
创新融合机制。推动党建与教学深度融合,以机制创新打破“两张皮”现象,让党建优势转化为育人实效。指导学校党组织建立“思政教研组”,党员教师带头挖掘学科思政元素,编案例集,实现有机渗透。整合资源建设“校外思政实践基地”,统筹学校与基地签约,定期开展“党员+学生志愿服务”等活动。组织“党员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思政教育,形成“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社区支持”的育人合力。
整合优质资源。梳理县域内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向学校党组织免费开放;同时协调资源,邀请老党员进校园宣讲,让红色文化滋养学生心灵。统筹人才资源,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学校“党建指导员”,重点指导学校党组织开展“党建+育人”工作,帮助解决工作思路不清、方法单一等问题,推动党建与教育深度融合,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供稿:武功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