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西安思源学院学生到达延安,开展红色研学活动(资料照片)。
车厢外绘制着宝塔山图案,车厢内回荡着红歌的旋律。连日来,陕西众多高校组织青年学子奔赴延安,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在革命圣地感悟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
“第一次坐这么不一样的火车,一路前行,一路学习,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知识学习,让红色精神可感可触。”10月11日,西安思源学院本科新生杨泽涵说。
日前,西安思源学院组织354名师生搭乘“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红色研学专列,前往延安开展为期两天的红色研学之旅。
在这趟列车上,西安思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关晓通过历史影像和口述资料,为学生带来专题课——到延安去,再现抗战时期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历程;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淡冰带领学生合唱《歌唱祖国》《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经典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车厢变身“行走的思政课堂”,师生开启沉浸式红色之旅。
9月13日上午,首趟“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红色研学专列开行,近600名西北工业大学学生乘坐列车从西安站出发,抵达延安。
红色研学专列的开行,源于省委教育工委、省委宣传部等9部门联合部署的“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该专列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与相关院校合作推出的定制化研学列车,目前累计开行9趟。
青年学子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宝塔山等地,通过实地参观、现场教学和专题讲座等方式,用脚步丈量历史,感悟延安精神。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宏大历史叙事与珍贵文物让杨泽涵和同学们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凤凰山革命旧址的窑洞和文献,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的艰苦与智慧;在杨家岭革命旧址,西北工业大学的学生齐声合唱《黄河大合唱》。
9月20日晚,西安思源学院师生集体观看了红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感受革命先辈为保护“希望火种”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与人间大爱。许多学生观看时热泪盈眶。
西安思源学院相关负责人说,学校将以此次研学为契机,帮助2025级新生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校准人生坐标,探索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有效路径,继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将红色基因融入育人全链条,让延安精神滋养青年成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今年7月至9月,全国已有近40所高校、50多支实践团队先后到延安追寻革命足迹,汲取奋进力量。
“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艰苦奋斗了13个春秋,以坚定不移的崇高信念和勇于开拓的革命实践,培育形成了延安精神。我要把这种精神融入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发扬奋斗精神,锤炼过硬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杨泽涵说。
不仅是陕西高校,还有来自山东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贵州医科大学、江苏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的实践团队,在延安革命旧址开展学习实践。各高校实践团队走进基层一线,结合专业优势,开展科技助农、教育帮扶、红色文化宣讲等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通过‘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全省各学校将利用寒暑假、周末和思政课实践等时间,组织大中小学学生通过瞻仰延安革命旧址、聆听延安精神专题报告、感悟新时代延安新变化等,深入了解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光辉岁月和奋斗历史,从革命历史中深刻理解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以实际行动传承好、弘扬好延安精神。”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
“到延安去”,曾是抗战时期无数进步青年矢志不渝的向往。如今,它更成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自觉与行动方向。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信仰的火种正被青春之风吹拂,照亮青年学子的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