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泉县深入实施村级后备力量“人才储备、雏苗培育、素质提升”三大计划,健全“选育管用”全链条工作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强、服务本领强、推动发展强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为助力乡村振兴领航赋能。
拓宽渠道优化“储备链”。严把政治标准,通过“村内选拔、村外回引、跨村任职”多向发力,按照每个村储备1—2名“选得上、干得了”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的要求,采取动员引导党员群众自荐,村“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推荐,召开村党员群众代表会议测评,镇党委实地考察、会议集体研究审定为主要内容的“一荐三推一评一定”方式,分类建立村级后备力量库,动态储备后备力量598名,72个村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
精准施策细化“培育链”。坚持集中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依托乡村振兴党员干部实训基地组织培训12场次,举办“擂台比武”“示范课堂”等活动21场次;建强用好13个“头雁工作室”,建立支部联建、头雁联动、三级帮带“组团式”服务模式,为139名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量身组建“1名专家人才+1名镇联村领导(第一书记)+1个‘智囊团’”的帮扶团队,通过思想帮、工作带、经验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健全机制抓实“管理链”。通过“组织测评+党群点评+党委评价”的方式,对在村工作的后备力量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村党组织每半年对村级后备力量作出评价,准确掌握村级后备力量的现实表现情况,为选拔进入“两委”班子提供重要依据。按照“从严管理、动态调整”原则,对村级后备力量基本情况、工作实绩、奖励惩处等情况进行详细规范建档,实行“一人一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的动态循环。今年以来,全县共调整出库19人、入库27人,确保村级后备力量队伍整体活力。
搭建平台激活“使用链”。秉持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的原则,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五带头”等活动,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孵化项目等方式,组织全县139个村的后备力量协助完成实事项目200余个、认领兑现“微心愿”500余个,参与实施集体经济项目150个;坚持成熟一个、使用一个,有计划地把作用发挥明显、工作成效突出的后备力量,推荐选拔到村“两委”班子岗位,换届以来,48名后备力量被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积极营造敢于担当、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供稿:石泉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