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夯实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破解基层干部“青黄不接”难题,泾阳县兴隆镇以“蓝青计划”为抓手,从“培养提质、管理从严、储备长效”三个维度发力,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能担重任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为村级组织换届和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双轨培养+订单定制”,让后备力量“强本领”。在理论培育上,将政治素养放在首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必修课,组织后备力量参与支部“三会一课”、实地党性教育、政策解读培训等活动,帮助其筑牢思想根基、提升政策水平。截至目前,已开展集中理论学习12场,覆盖后备力量43人次;实践锻炼中,创新推行“党支部书记培养联系人”制度,为每名后备力量指派1名经验丰富的村书记或村干部作为导师,引导他们深度参与矛盾调解、产业发展、信访维稳等村级重点工作。
“评议考核+动态管理”,让后备力量“提质量”。建立“日常跟踪+定期评议+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坚决杜绝“一选了之”。为43名后备力量全部建立“成长档案”,详细记录其理论学习、实践表现、考核结果、群众评价等情况,通过每月谈心谈话、每季度工作汇报、年度综合评议,精准掌握其思想动态与能力短板。从政治表现、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度三个核心维度,对后备力量开展常态化评议,对评议不合格的及时调整出列。截至目前,有3名后备力量被清退出队伍,同时通过村民推荐、支部考察,将2名返乡创业青年、1名优秀大学生吸纳进后备队伍,确保队伍“一池活水”。对考核优秀的后备力量,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党员发展中优先考虑,目前已有5名优秀后备力量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3人通过考察成为预备党员。
“精准储备+人事衔接”,为换届选举“筑根基”。分类施策,“一人一档、一村一策”建立储备台账,对村党支部书记到龄调整的村,镇党委“一对一”考察后备人选,通过实地调研、谈心谈话、实绩考核等方式,筛选出3名群众认可度高、能力突出的后备力量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目前已开始协助村书记处理日常工作,提前熟悉岗位;培养2名成熟本土后备力量,解决“机关干部临时补位”问题;对因违纪需调整村党组织书记的重点村,建立“储备干部递进机制”,确保后备力量不断层。
供稿:泾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