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饭咯!”9月10日11时,铜川市耀州区锦阳路街道白家庄村的“长者食堂”逐渐热闹起来。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桌椅整齐、环境洁净,处处洋溢着温馨的氛围。几位佩戴党员徽章的志愿者忙碌地为老人端菜盛饭,耐心询问用餐反馈。
70岁的独居老人刘斌点了一份午餐套餐,只花了6元。“这么实惠,我几乎天天来。”刘斌笑着说,食堂里,像他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以前一个人在家吃饭总是凑合,现在食堂干净又便宜,再也不用为做饭发愁了。”吃完饭,刘斌满意地说。
不久前,白家庄村两委干部在走访中发现,村里老龄化问题突出,许多老人吃饭凑合。村党支部迅速召开专题会议,决定把开办“长者食堂”作为重点任务推进。从选址装修到聘厨定价,党员干部全程牵头,仅用3个月就把“长者食堂”从设想变为现实。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党员干部还自发组成志愿服务队,提供上门服务。
这座食堂,正是白家庄村党支部落实为民服务举措、促进村民融入新生活的一个缩影。
2018年,为配合市区重点项目建设,白家庄村实施整村搬迁,成为铜川市首个整村搬迁的村庄。5个村民小组陆续拆迁,村民分批住进了聚锦园小区。面对“村民变居民、村庄变社区”的治理挑战,在帮扶单位铜川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白家庄村确立了“围绕搬迁定产业、依托园区找出路、依靠企业育人才、市场运作抓长远”的发展思路,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一步步将昔日的“贫困村”打造成今天的“幸福社区”。
记者走进村民王继洲的家看到,沙发、电视柜、茶几等家具摆放有序,生活设施齐全。王继洲家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全家以务农为生。谈及现在的生活,王继洲说:“如今,我申请了低保和高龄补贴,儿媳妇也被安排到了公益岗位,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白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左鹏飞介绍,像王继洲这样成功转型的家庭并非个例。整村搬迁后,为帮助村民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城市生活,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村上多措并举:大力开展就业培训,开设家政服务、计算机等技能课程,提升村民就业能力;在家门口举办招聘活动,协调公益岗位安置特殊群体,实现就近就业;通过购置门面房、建设生态苗圃、推动劳务输出等多元化途径,壮大村集体经济。
走进白家恒泰文旅花灯工程装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色花灯带来的喜庆气息扑面而来,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制作、组装花灯。
公司负责人左卫东手把手地教一名工人裱糊灯面。“这张纸要裱得平整均匀,灯笼透出来的光才更加柔和。”他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去年,这位在外打拼多年的党员,响应村党支部“引雁归巢”号召,回到家乡挑起了带领村民发展花灯产业的重担。
“书记找我谈了三次,说村里需要我,乡亲们信得过我。”左卫东回忆,“我是党员,这时候不回来,啥时候回来?”尽管外面的生意收入更高,但他觉得“带领乡亲们一起富,比一个人挣钱更有意义”。
耀州花灯历史悠久,是当地特有的文化符号。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白家庄村抓住这一文化优势,在村党支部的牵头下,整合资源成立村集体花灯企业,如今已带动30余人就业,实现了“技艺传承家门口、就业增收不出村”的发展目标。
左鹏飞表示:“让村民过得富足、舒心,是村两委不变的奋斗目标。我们将继续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加强稳岗就业等一系列措施,让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