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渭南市华州区始终把村级后备力量培养作为筑牢农村基层党组织根基的核心抓手,以“选优苗、育强苗、促壮苗”为主线,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拓宽渠道“选优苗”。打破身份、职业限制,拓宽选拔视野,围绕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领富能力强、善做群众工作等标准,紧盯年龄、学历等硬性要求,通过个人自荐、群众举荐、党组织推荐等形式,按每村至少3名的标准,优先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这4类人群中确定提名人选,再经村“两委”审议、镇(街道)党(工)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分析研判和联审联查等程序,最终选拔村级后备力量473人,其中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166人,为新一轮村“两委”换届工作打牢坚实队伍基础。
精准赋能“育强苗”。构建“集中培训+实践锻炼+导师帮带”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强化教育培训,按照“区级重点培训、镇(街道)全员培训、村(社区)兜底培训”原则,围绕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重点内容,对村级后备力量进行教育培训,不断提升综合能力素质。深化实践锻炼,设置“跟岗学习——轮岗锻炼——岗位历练”的递进式培养链条,安排村级后备力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产业发展、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提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能力。完善导师帮带机制,每名村级后备力量由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结对帮带,通过“传思想、教方法、带作风”促进快速成长。
动态管理“促壮苗”。建立动态管理监督机制。实行“月谈心+年考察”制度,包村领导、村“两委”与村级后备力量每月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及时掌握村级后备力量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进一步凝聚他们的组织力、战斗力、向心力。每年底,各镇(街道)党(工)委对村级后备力量进行考察,根据考察评议结果对村级后备力量进行调整、充实,对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在换届期间依规优先纳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对履职不力、民意测评靠后的,及时动态清退,同时引入新鲜血液,形成进出有序、优进绌退的长效机制。同时实施“头雁”学历提升计划,支持鼓励满足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参加学历提升教育,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供稿:渭南市华州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