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创新“三驱联动”工作法,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陇县下凉泉村探索科技示范新范式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9-26 11:43 作者:苟稳超

近年来,陇县东风镇下凉泉村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站,按照党建引领、科技兴村的工作思路,紧扣乡村振兴的科技需求,深化科技、人才、资源的优势对接,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产业驱动:创新“园区+”发展模式,集聚创新发展动能。依托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积极流转土地460亩,与西北农林大学良种实验基地深度合作,在实施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过程中,县农业局进行专题培训和宣传,建立了“农业局部署、下属单位牵头,股份经济合作社实施、农民参与”的种植体系。流转土地260亩,种植大豆中黄35、吉育201等新优品种,种植密植玉米陕单650。县种子管理站专班负责技术指导、田间管理及种子购买等关键环节。在“夏收、夏种、夏管”的重要节点,邀请西农大专家教授现场指导田间管理,实现“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种麦不影响”的新格局,达到新优品种的示范及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彰显大田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

服务驱动:创建“链式”服务模式提高社会服务效能在科技特派员及三区人才的指导下,该村依托“四区一社一厂一地”产业布局,推广科技良种、优质饲草品种达到13个,小麦新优品种达到7个,其中西农226、西农181、西农106、西农100、西农1028、陕禾192、陕禾伟隆169表现突出;目前新优品种种植面积达2万亩以上。特别是在小麦种植上,下凉泉村率先实现了“五统一”,托管小麦达到了2600亩,社会化服务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不断增加了土地附加值。应用宽幅播种施肥一体化作业新技术,该技术有效提高了小麦的抗倒伏性能,不断增加土地附加值,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环境驱动实施“全域治理”人居模式,构筑生态宜居家园一是聚焦“三美”标准,确保清洁长效、治理到位。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探索推行垃圾“集中收集、集中运送、分类处理”制度,解决垃圾乱扔乱放问题。实行群众门前三包机制,推行垃圾分拣和积分管理办法,将“心灵美、庭院美、积分情况”与集体经济红利分配相挂钩,并通过垃圾分拣回收积分兑换相应物资,提高了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处理的积极性。二是推行“厕所革命”,确保处理及时,利用到位。按照股份经济合作社统管、公共财政适当补贴、市场化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分期分批推进旱厕改水厕工作,目前改厕率已达100%。探索农村改厕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抽取、科学化长效管护机制,把抽渣管理纳入公共服务管理之中,组建村改厕服务队,负责厕具损坏维修、粪液清掏和无害化处理,将渣液进行二次熟化产生有机肥,鼓励群众利用无害化粪液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推进区域产业有机绿色发展。

供稿:陇县东风镇下凉泉村驻村工作队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