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段家镇立足农业资源禀赋,针对传统产业散、规模小、竞争力弱等问题,创新链主村发展模式,推动全镇乡村振兴从“单点突破”向“全域共富”跃升。近年来,通过培育“链主村”,带动全镇8个村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强村更强、弱村争优”的生动局面,3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脱壳”。
一、组织建在链上,筑牢红色堡垒
以党建强村大同村为核心,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聚力建设党建示范村,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一是链上强基。充分利用“党建信息化”平台,将全镇8个行政村党组织架构信息、776名党员信息及党群服务中心资源全部上链存证。在大同村试点“人才议事厅”,盘活本村种植养殖能手、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创业青年、新乡贤等本土人才30余名。二是链上赋能。创新“链主村+党支部+资源”组织体系,在大同村(党的建设)、沟老村(产业发展)及青龙村(社会治理)等3个链主村成立联席组织,统筹整合周边村党组织资源,建立“五联五共”机制(组织联建共绘蓝图、产业联动共育新业、治理联抓共享幸福、服务联享共聚资源、人才联育共谋发展)。三是链上兴业。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27名,建立“党员责任田”,推行“1名党员带3户群众”机制。以青龙村党员王恩贵家庭为代表,带动86户群众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助力该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市美丽庭院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二、产业聚在链上,打造发展矩阵
以产业强村沟老村为核心,积极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建设“三个万”特色产业示范带,不断夯实乡村发展基石。
一是链式布局全产业链。以链主村沟老村为核心,建设“万亩良田、万吨蔬菜、万头生猪”的三个万亩产业示范带,形成“三链协同”发展格局。发展粮食规模化、羊肚菌、红薯等种植产业链,壮大东魏村林下生态养殖,西河村、谷家寨村生猪养殖等养殖产业链,实现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同时持续提高段家镇粮食烘干厂、昝樊村面粉加工厂等加工产业链投产达效,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优化镇域农业社会化服务。二是清查盘活农业资产。全面摸排清查全镇8个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运营情况,建立村级“三资”台账,利用村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村留用地,兴建标准厂房、仓储设施等,通过租赁经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昝樊村将原村部盘活建成300平方米的面粉加工厂,青龙村将村非农建设用地盘活建成农资服务中心,平均每年为村集体增加净收入5万元。三是培育乡村人才队伍。持续深化“四雁”工程,建立“师徒制”培养模式,组织致富带头人与农户结对帮扶,同时依托西农大、杨职院及全县村级后备干部选拔,提升人才专业性、扩大技术交流范围,培育“四雁”人才及后备力量100余名。
三、治理融在链上,共绘振兴图景
以治理强村青龙村为核心,建立“1+N”基层治理共同体,构建起“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镇”的智慧治理体系。
一是建立三级联动治理体系。组织“镇党委-链主村-成员村”治理架构,由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青龙村担任链主,辐射带动周边7个行政村。开发“乡村治理云平台”,实时监测矛盾纠纷、环境问题等治理指标,截至目前已预警风险隐患33处。二是打造闭环治理生态圈。建立“网格长+微网格员”信息采集机制,年均排查问题400余件;成立链主村调解中心,培育“法律明白人”16名,重大纠纷化解率100%;组建“链上义警”队伍,安装智能监控设备300处;开展“链上文明户”评选,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个。三是构建智慧治理新场景。构建“镇-村-网格-微网格”四级区块链治理体系,将163名网格员组成全镇网格服务架构。探索“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全流程闭环管理。在“段家在线”微信公众号开设“监测申请”专栏,群众通过手机端及时反映诉求,同步推送各类惠民政策,累计收集问题诉求125条,落实惠民惠农政策12人次。
(供稿:扶风县段家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