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区党员干部在转移群众。资料照片
8月6日凌晨,雨越下越大。渭南市华州区金堆镇金堆社区党员黄邦正看了一眼窗外,不禁担心起来。在接到镇上发出的暴雨橙色预警后,他再也坐不住了。
“这么大的雨,这会儿还有很多群众正在熟睡,他们会不会有危险?”想到这儿,黄邦正立刻拿起雨伞出门,开始防汛巡查。巡查中他发现,河道水位猛涨,河水里还夹带着大量石块,很有可能会发生泥石流。意识到情况危急后,黄邦正一边向镇上汇报情况,一边冒着暴雨挨家挨户去叫醒睡梦中的群众。
“老乡,快起床!可能会发生泥石流,快到安全的地方去避险。”叫醒一户后,黄邦正又三步并作两步赶往下一家,遇到不理解的群众,他反复耐心劝导。
短短几个小时,街道积水已没过小腿。在组织群众自救转移时,黄邦正突然听到了呼救声:“有人掉进河里了!”循着声音,他看到了一名落水老人。顾不上多想,他立刻带领几名群众将已经昏迷的老人救上岸,并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我后来才知道,这名老人已经被水冲走了100多米,受伤昏迷,再晚一会儿就可能有生命危险。”8月14日,黄邦正心有余悸地说。
和黄邦正一样,金堆镇寺坪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朝辉那一晚同样彻夜未眠。
接到暴雨预警后,李朝辉根据经验判断强降雨可能会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于是立即组织社区干部监测河道、峪道等隐患点,并通知群众尽快撤离。寺坪东沟河道边有一家小商店,因靠近峪道,受山洪影响最为严重。70多岁的店主顾及商店物品不愿撤离,李朝辉便和党员干部轮番劝说,最终将老人安全撤离。就在老人撤离不到一个小时,这座房屋便轰然倒塌。
8月6日清晨,雨后的寺坪社区短暂放晴,泥土、石块、杂物等被雨水冲刷至路面。一夜奔波未眠的李朝辉顾不上休息,第一时间将社区党员干部分为道路清淤、灾情摸排、救援安置3个小组,并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开展灾后自救。
黄邦正和李朝辉的故事,只是华州区广大党员干部不惧危险、冲锋在前的缩影。
8月5日,华州区普降大雨,16时开始,局部地区遭受特大暴雨。此次强降雨过程是继“3·8”“5·10”后,华州区又一次遭受特大暴雨的侵袭,暴雨呈现突发性、局部性、强度大的特点。在受灾最为严重的金堆镇,暴雨引发的山洪造成多地房屋坍塌、道路损毁、通信中断,大量基础设施和农作物受损,预计经济损失高达1.1亿元。
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灾害和严峻的防汛救灾形势,华州区各级党组织迅速发布“红色动员令”,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通过组建党员突击队、临时党支部,第一时间组织群众撤离,开展巡堤巡防等,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了实处。
灾情发生后,金堆镇党委组织领导干部分片包干,立即组织协调区级相关部门和镇村干部将全镇受灾较为严重的1353人全部进行撤离安置,并联合第三方公司对金堆辖区所有尾矿库、水库、地质灾害点进行排查除险,严密监管麻家砭水库、8座尾矿库、8个地质灾害点汛期安全,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与此同时,华州区市场监管、经贸、农业农村、公安等部门青年党员突击队,奔赴金堆镇参与防汛抢险;交通、电力、通信、水务等部门,派出60余台机械、1600余人对受损道路、电力、通信、饮水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和抢修;区卫健局和区农业农村局也迅速组建打捞队,对河道动物尸体进行打捞和无害化处理,并对重点部位进行防疫消杀。
此外,华州区分别在金堆中学、任家滩村等4个集中安置点成立4个临时党支部,选派政治素质高、执行力强、作风硬的党员干部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及时处置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安抚群众情绪,确保受灾群众有开水、有热饭、有房住、有衣穿、有病治,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灾情面前,华州区广大党员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筑起了一座座坚不可摧的红色“生命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