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市县亮点 / 正文

绥德:探索“党建+”“1234”消费扶贫长效机制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0-12-09 11:24 作者:钱建雄 刘锦焘

今年以来,绥德县针对农副产品“卖售难”、消费扶贫短期效应等现状,将党建引领消费扶贫长效机制作为创新课题,探索出 “党建+”“1234”长效机制,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新路径。

建好一个平台。整合资源、统筹调度,成立党建引领消费扶贫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切实解决消费扶贫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在县建中心、镇设站、村布点,全力推动消费扶贫深入开展,其中县级中心以榆林.绥德扶贫空间为主体,打造集扶贫产品展销、电商孵化、就业创业、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将服务创新创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机贯穿。

打通两个渠道。充分利用“线上电商+线下专柜”模式,大力拓宽农产品销售面,在西安、杭州、扬州等地和本地建立21家消费扶贫体验店,在县内各大酒店、超市设立消费扶贫专区和直销店9家,在汽车站、火车站等客流量多的地方建立消费扶贫体验店6家;支持“电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和“电商服务站点+贫困户”的直采直销模式,结合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在有条件的镇村建设电商服务站,实现购、销、配、送一体化服务。开发“助农易购”微信购物平台,消费扶贫产品已实现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大型购物网站和抖音、快手直播全覆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扶贫产品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

完善三项机制。完善扶贫产品遴选机制。参照“832”平台《商品管理规则》,由县扶贫办、供销联社牵头负责,采取集中认定、动态管理的办法,全县第一批次确定24家消费扶贫产品供应商。完善产品质量监管机制。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健全完善部门联动、信息反馈、责任追究的扶贫产品常态管理机制,杜绝以次充好的产品流入市场。完善溯源售后服务机制。督促各入选企业完善农产品溯源信息及溯源码,实现对农产品生产流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追溯。

推进四个转变。把“四个转变”作为消费扶贫的长期目标要求。推进短期帮扶向长期共赢转变,严格落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十项举措,研究制定《绥德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干部奖励报酬挂钩暂行办法》,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推进粗放型产品向精细化产品转变,通过消费扶贫带动,集中打造周家桥杂粮、郝家桥小米、寺坪村核桃、李家硷金丝皇菊等农产品品牌,引导农产品供给向高品质精细型产品转变。推进纯服务平台向利益联结型平台转变,从由县消费扶贫服务中心纯公益服务向委托第三方经营转变,引入市场化机制,将扶贫空间交由企业经营,助推消费扶贫深入开展。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建立5个县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选派94名专家进行定点帮扶,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机械化,今年崔家湾镇沙地红薯机械化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供稿:绥德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