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市县亮点 / 正文

“民情三本账”里的责任与温情

——石泉县创新推动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1-05-25 09:11 作者:张斌峰 许兵

  2016年以来,石泉县委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在全县探索建立完善“群众意见建议、群众利益诉求、群众投诉举报”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充分发挥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三级书记统筹协调和推动解决群众民生和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到“群众说事、书记统筹、部门承办”,形成了以民意和问题为导向的治理思维和县域治理体系。

  让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回应

  “打完电话的第二天,镇上就派人上门来核对信息,没过几天理赔款就打到了账上。”5月23日,喜河镇蔡河村村民黄文福高兴地说。

  黄文福通过民情“110”热线,给县上反映自己去年购买了农业灾害险,但玉米受灾却没有得到理赔。该问题被纳入书记“民情三本账”中,工作人员经调查核实后发现,因为银行账户信息有误,导致部分群众的赔付款未及时兑付。经过积极协调各方,全县出现类似情况的114户受灾群众很快就收到了理赔款。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当前,人民群众对社会事务参与意愿普遍增强。针对新时期群众工作出现的民情民意收集掌握不精准、不全面,一些单位和部门对群众来信来访处理不及时、不到位,从而诱发缠访、闹访、集体上访等问题,石泉县委经过广泛深入调研,在全县创新建立并推行了县镇村三级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聚焦支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县域和乡村治理,切实做到群众意见建议能畅通、合法权益受保护、监督举报见实效,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致力于使群众工作管理服务部门专职化,石泉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的办公室,具体负责统筹做好县委书记“民情三本账”的建账和管理工作。各镇各部门设立书记“民情三本账”日常管理机构,各村党支部书记履行好本村“民情三本账”职责,三级书记主推主抓办理辖区群众意见建议、利益诉求及投诉举报。通过县镇村三级上下联动,实现“党委监管、上下衔接、权责明晰、运行高效”,真正让群众的意见建议、利益诉求、投诉举报不漏一件,确保件件都能及时有效得到回应。

  为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石泉县在各村(社区)向社会公布县镇村三级书记手机号码,开通微信公众号,组建各村党务政务交流群,通过网络平台更高效直接地与群众交流,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同时,为每个村(社区)选聘1名民情联络员,广泛收集“两代表一委员”建议提案及党员干部“三下”活动了解的社情民意,畅通县民调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多种渠道,通过“线上线下”将所有收集到的民情民意全部纳入“三本账”管理范畴,力求达到民情民意收集全覆盖。

  干部服务基层破解官僚主义顽疾

  “没想到给县委书记发短信后,马上就有工作人员来核实情况,问题很快解决了。”“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石泉民声’上留言,没想到工作人员及时反馈和解决了问题。”……

  翻开书记“民情三本账”管理台账,每一个事项的办理情况都有详细记录,在群众回访意见中,发自内心的评价和赞誉屡见不鲜。

  石泉县不断完善书记“民情三本账”运行机制,建立起以“分类建账→书记阅批→受理告知→快速交办→严格督查→结果反馈→书记把关→回复征询→销号归档”为主要环节的规范办理流程,和“一个工作日交办、七个工作日内办结”的运行模式。实行定期通报、定期回访、专项督办,形成“县委民情三本账联系办、县委各常委、县委书记”三线督办工作机制和“一件一考评、一季一通报”的工作态势,“民情三本账”办理成效与各级书记实绩考核、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双挂钩,倒逼各级干部主动有担当、有作为,确保“有账必建”“有求必应”和“有难必解”,努力把“三本账”打造成暖民心、顺民意、惠民众的民心工程。

  据石泉县委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朱金文介绍,刚开始推行“民情三本账”,也曾出现不少超期办理和回复不到位的情况。通过规范办理流程,实行真督实考、严厉问责,县委书记率先垂范、亲力亲为,三级书记分工把口、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党委牵头抓总、推动落实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对这项制度的理解不断深入,对群众诉求的受理越来越及时,和群众的沟通越来越顺畅,“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成为各级党员干部的工作常态。

  5年来,仅县镇两级书记受理各类民情民意事项8646件,累计办结8560件,群众满意率达99%以上,有效解决了治标不治本、坐位不作为、有责不尽责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顽疾,实现群众诉求的解决由“替民做主”向“民意主导”、“被动应付”向“主动作为”、“事后灭火”向“源头预防”、“粗放管理”向“精细治理”的转变,让县镇两级党政主要领导自觉把民意和问题导向贯穿民主科学决策的全过程,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本账”为治理有方提供组织路径

  脱贫攻坚期间,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后柳镇牛石川村的200多户村民,终于盼到通村公路修到了家门口。路是修通了,但公共出行的车仍没通。乡亲们出去办事,要么骑摩托车要么包车,既不方便也不安全。民情联络员戈易刚把基层的情况向上级反映,很快得到了县委书记的回应。通过协调交通、运管等部门,在全县偏僻村庄运行5到7座的客运车辆。现在乡亲们去乡镇、县城办事,只需要打一个电话,客运车就到门口来接。

  针对日常收集的意见建议、利益诉求和投诉举报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如公共交通、教育医疗、创业就业、产业扶持、美丽乡村建设等,相关部门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完善出台相关解决方案、配套政策和发展规划,加快改进自身工作中的不足,解决社会民生等方面发展中的客观问题。“十三五”期间,石泉县在民生领域投入资金达85.83亿元,推动了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10年来,石泉县坚持把旅游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抓,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飞跃,成功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加快发展建设全国文化旅游名县的过程中,切实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针对收到的群众、游客很多具有共性的建议和投诉,县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多次召集相关部门调研座谈,出台了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探索建立和完善旅游常态化服务机制,石泉旅游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有力推动了乡村的全面振兴。

  通过建立完善“民情三本账”制度,全面准确收集和掌握民情民意,石泉促进了科学民主决策、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进了全面从严治党、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了追赶超越发展。近5年来,石泉持续保持全国信访“三无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等称号,2020年在全省全市公众安全感调查中,平安建设满意度均位居第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连续多年处于安康市第一方阵,从群众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23项创新成果得到中央和省市的肯定和推广,先后荣获国家和省级荣誉表彰61项,全县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劲头。

  “‘民情三本账’解决的是群众最关心的难题。我们用问题倒逼创新、问责倒逼落实、目标倒逼责任,目的就是让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更加符合群众的愿望和需要。”安康市委常委、石泉县委书记李启全说,“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民情三本账’的作用,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中的瓶颈、难题,努力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将县域治理中遇到的问题在‘民情三本账’中予以化解,在解决民生问题中提高干部的治理能力。凝聚共识,以民生问题为导向,为构建长治久安、良法善治的县域治理提供有益的探索。”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