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市县亮点 / 正文
追赶超越正当时

党旗引领阔步行

——山阳县党建工作综述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1-07-16 09:52 作者:陕报通讯员 李小玮

QQ截图20210716095033.png

俯瞰山阳县城。本报记者 安涛摄

夏日的山阳大地,工地上有建设的热潮,田野里有丰收的喜悦,城乡处处迸发着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山阳县干群上下同心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飘扬的党旗始终指引着方向、凝聚着力量、鼓舞着士气。

近年来,山阳县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深入开展“牢记嘱托·奋进商洛”党建主题活动,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担当、在攻坚克难中奋发有为、在狠抓落实中创优争先,为加快追赶超越、建设美丽幸福新山阳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补足精神之“钙” 筑牢思想根基

“曾经的你,不惧烈日风雪,只因为父老乡亲的一声呼唤,就带着幸福生活的期盼,蹚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连日来,山阳县广大党员干部掀起了观看电影《秦岭花开》的热潮。

影片以山阳县王阎镇原卫计干部、口头坪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庆为原型,讲述了基层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扶贫一线、服务基层群众的感人事迹。观影过程中,观众不时流下感动的泪水。

据了解,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汲取榜样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山阳县通过流动放映等形式,让《秦岭花开》走进村(社区)、企业、机关、校园,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同时,该县依托“学习强国”等平台,线上培训3000余人次;依托袁家沟党性教育基地等阵地,开展现场教学培训200余次。针对老党员、流动党员等群体,开展送书上门、送学上门等活动,实现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近年来,山阳县持续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该县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广大党员干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提升了政治觉悟,增强了党性观念;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举办专题培训班22期,培训干部5600人,各级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攻坚能力明显增强;实施袁家沟党性教育基地提升工程,全力打造听红色故事、穿红军服装、看革命旧址、悟初心使命“四位一体”红色教育体系,县党性教育中心接待党员实地学习5000余人次,党性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和穿透力明显增强。

紧扣“急难愁盼” 办好民生实事

党建工作,最终落脚点在“为民”。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山阳县用心用力用情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6月11日上午,在漫川关镇中心卫生院莲花分院门口,人们排队预检、登记信息、接种新冠疫苗、留观,医务人员分工明确,接种过程井然有序。“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在家门口干完农活的间隙,就能免费接种新冠疫苗。”李家坪村村民贺发重高兴地说。原来,为方便偏远村组群众接种疫苗,漫川关镇在离镇区最远的板庙村和莲花社区建立了流动接种站,减少群众奔波。

“以前我家用着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只能收到一个台。现在好了,镇上给我送来了32英寸的液晶彩电,还装上了有线电视,每天下地回来,一家人看看新闻,美得很!”王阎镇天桥社区的孙才莲老人逢人就说。据了解,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王阎镇筹措资金200多万元,改造石板房,硬化群众室内地面,为群众购置衣柜、橱柜、电视机等家具、电器,提升了群众居室环境、生活条件。

这只是山阳县聚焦民生保障,为群众办实事的缩影。该县将察民意访民情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出发点,列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38个,实行台账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为党员干部的“履职清单”。该县按照“领导干部办大事硬事、党员干部办实事好事”的原则,制定出台了优化企业开办服务、政务中心便民服务、公安证照办理等便民措施60余条;智慧停车、法官农业产业园等1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减免企业税费1.46亿元;抢修水毁管道256处、通组路137公里、破损路面(桥面)96处,改造危桥4座;开展送医、送法、为民代办等志愿服务500余场次,健康讲座268期,办理产业发展、稳定就业、设施改善等方面实事800余项,惠及群众4万余人,把群众的“小烦恼”变成“大幸福”。

开展“三建三带” 兴产业乐百姓

在户家塬镇金河小区移民搬迁安置点旁,金鹿服装社区扶贫加工厂格外引人注目。走进车间,制版、剪裁、缝纫、熨烫、包装等一体化流水生产线一应俱全。这里年加工服装30万件,产值500万元以上,安置了80多名搬迁群众就地就业,带动当地群众年增收2万元以上。

“以前住在康岭村的土坯房,搬进安置房后,做梦都没想到,能在小区旁找到工作。”36岁的王奎英住在金河小区,在金鹿服装厂做钉扣工作,每月能挣1800元,孩子也在小区旁的学校上学。这样的稳定生活,她很满足。

走进山阳县金鸡扶贫产业园,红色园区标识、红色宣传文化、红色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处处可见。“这几年,通过抓党建建强了组织,凝聚了人心,提高了员工积极性,每天都有85万枚鸡蛋出厂。”产业园党支部书记张建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据介绍,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划分党员责任区,金鸡扶贫产业园把7名党员、30名优秀职工和周边1.1万名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精心培育金鸡养殖、光伏发电和中药材种植三大产业,年产值2.6亿元。

无论是金鸡扶贫产业园、和丰阳光食用菌产业园、金川封幸医药产业园等现代化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还是户家塬金鹿服装、中村3D数码打印、西照川电子元件等移民搬迁安置点社区工厂、扶贫车间给群众带来的便利,都得益于山阳县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开展“三建三带”活动。

近年来,山阳县聚焦产业发展、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群众致富三大着力点,大力开展以“把党支部建在产业园区带动产业发展,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带动增收致富,把扶贫车间建在易地扶贫搬迁点上带动就地就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建三带”活动,进一步织密组织体系,整合党建资源,让产业遍地开花、兴旺发展,带动群众就近就业致富。

截至目前,山阳县累计在各类产业园区建立党支部22个,在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等建立产业链党小组230个,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社区工厂、扶贫车间等150个,吸纳搬迁群众就地就业5882人,实现产业园区党组织建设、重点产业链建立党小组和易地扶贫搬迁点社区工厂(扶贫车间)覆盖“三个百分百”目标。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