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山村位于太白县鹦鸽镇最南端,距太白县城40公里,全村三个村民小组,196户702人,全村党员34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341人,2017年底实现贫困村退出,2020年人均纯收入19171元。马耳山村先后荣获宝鸡市“市级生态村”,太白县“优秀先进基层党组织”、太白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太白县“标兵村”、太白县扶贫办“优秀单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马耳山村几代人的精神传承。
今年以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马耳山村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通过开展“清三堆、治三乱、美三口”专项行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开展“美丽庭院”、“卫生标兵”、“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树立典型,榜样带动,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点上突破、线上延伸、面上覆盖的显著成效。
支部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牢固树立“党建+”理念,规范“四议两公开”等基本制度,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引导党员和群众自觉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切实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谋划特色产业、大力推进集体经济,探索出一条以传统种植业,特色养殖业,休闲农家乐,劳务输出,村集体经济为主导产业的富民增收之路。通过“优秀党员”“美丽庭院”、“卫生标兵”、“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激励全体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民风淳正,和谐稳定。
突出特色,建好基础促发展。马耳山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首场硬仗来打,以马耳山乡村振兴市级示范村打造为重点,突出干净、整洁、乡愁目标,山、水、林、田、路整村推进,以点带面,全员参与,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针对马耳山新村与旧庄结合,田地与民居交错的实际,提出以田园风光为主线,以旧村庄改造为重点,突出产业带动,挖掘乡土文化,在村庄格局上,分为两个板块,移民新村展现“白墙黛瓦灰裙”风格,旧村庄突出路、渠、房的改造及功能完善,形成自然生态、特色鲜明的村庄格局。对旧村庄外立面改造,外墙保温,铺装柏油路面,新建村口标识、道沿、景观渠以及休闲游园和儿童游乐园,营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目前,村庄全域整治取得初步成效,村庄整洁,环境优美,文化浓郁,产业突出,群众幸福指数攀升,为全镇乡村振兴破了题、开了局、趟了路。
因地制宜,产业配套增收入。全村围绕乡土美食、农事体验等特色项目,先后投资278 万元,发展休闲农业,改建民宿,将废旧木材、轮胎等再次加工改建快乐林、儿童乐园,发展以土鸡、核桃、板栗、土蜂蜜、花椒、山茱萸、苍术等农特产品销售为主的农村电子商务,成立树莓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建成树莓观光采摘园,开发树莓酒类产品六个,新建集村史发展、树莓酒展示、民俗文化展览于一体的“莓林山居”,吸引游客采摘体验、休闲娱乐,打造集树莓种植、鲜果供应、观光采摘、农事体验、树莓深加工产品供应为一体的特色产业田园综合体,先后带动196户246人从业就业,吸引返乡创业43人。
打造品牌,完善机制抓落实。马耳山村聘请乡土专家驻村策划,镇上成立工作专班驻村包抓,成立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小组,完善村“两委”专人负责制、日常检查、考核奖惩等制度,确保村内环境卫生有人抓、有人干,有评比、有奖惩,进一步提升巩固环境卫生整治成果。成立红白理事会,杜绝铺张浪费现象。研究制定村规民约,大力推进文明入户,弘扬新风正气。每年端午、“七一”、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组织村民包饺子送温暖等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树立家风家训。通过对乡村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产业配套、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乡村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将乡村资源融合发展,实现村美民富,乡村振兴目标。
(供稿:太白县鹦鸽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