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市县亮点 / 正文

秦都区:多措并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1-10-29 15:53 作者:刘娜

今年以来,为推进国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秦都区以“村村过硬、整体升级”为抓手,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积势蓄能。

顶层设计谋全局。现场观摩学经验。8月26日,在全市率先召开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现场观摩推进会,组织全区4名涉农街道党工委书记及47名村党组织书记赴礼泉昭陵镇肖东村、高家村学习,取长补短,协同进步,进一步提升农村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服务群众水平,强化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战斗堡垒作用。上下联动助振兴。扛牢区、街道、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齐抓共管,全力推动秦都区乡村振兴步入快车道;成立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任组长的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基层党建+乡村振兴”机制作用,形成一条心、一股绳、一盘棋抓乡村振兴工作格局。多措并举求实效。按照“一村一清单”的要求,明确新(扩)建方案、期限、责任人,倒排工期,投资700多万元,全力打造21个村级党组织阵地。对所有新(扩)建的行政村按预算资金的50%给予补助,区财政补助资金279万元,区管党费补助30万元,全部投入阵地建设。从全区22个区级部门选派66名优秀年轻机关干部分别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4个涉农街道选派81名党建指导员,到村实现驻村“全覆盖”。

“五大工程”筑堡垒。实施基层带头人队伍“头雁工程”。结合村级组织换届,加强基层带头人队伍建设,逐村分析村干部队伍现状,推动村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加强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确保每个村储备1-2名正职后备力量。实施党支部“活力工程”。推行“网格+支部”模式,在村、党员中心户、网络平台等阵地上,深化法治德治自治建设,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动党务、村务、财务依法规范管理,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确保基层党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实施党员队伍“净化工程”。实行发展党员“过程管理、预审把关、专题分析”,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严格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畅通出口,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针对外出流动党员、在企务工党员、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新居民党员等群体,加强分类管理和关爱帮扶,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效果。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街道对村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与村干部的绩效报酬紧密挂钩。创新发展模式,鼓励抱团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消除“空壳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00万元以上的村实现零突破。实施后进党组织“补短工程”。按照“查漏补缺、不留短板”的要求,推动逐村开展对照检查,逐项查找问题。在此基础上,按照“一村一清单”的要求,制定各村提升清单;对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举措、期限、责任人,确保每个基层党组织都能找准短板、整改提升、晋位升级。

乡村振兴启征程。环境整治“焕新颜”。打好村容村貌提升突击战、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清剿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歼灭战、农村厕所革命攻坚战、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久战“五大战役”,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题培训、农村户厕改造、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区农村共清理生活垃圾11000多吨、新建三格式无害化厕所3372户,大力提升村容村貌。经济发展“拓路子”。利用区位优势,不断壮大粮、果、菜等主导产业,积极发展茯茶、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双照街道庞南刘村流转118亩地,集体筹资35万元,让“小白菜”做出“大文章”走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马庄街道林孟村投资200余万元,成立绿盛泽专业合作社,闯出集体经济新路子。先锋模范“亮底色”。面对连续降雨给秋作物收获带来的严重困难,147名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党建指导员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各级党组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第一时间吹响防汛抢收的“集结号”,坚决打赢秋汛防御、秋收秋种保卫战,形成了“干群齐上阵、抢收保民生”的良好局面。   

(供稿:咸阳市秦都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