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市县亮点 / 正文

紫阳:“三网六联五化”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指数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1-11-11 16:12

紫阳县围绕搬迁群众“稳得住、快就业、能致富”,探索“三网六联五化”为主要内容的搬迁社区党建“365”模式,聚合资源,上下联动,着力构建形成“共建共治共融共享”新格局,不断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坚持“三网并行”,拴紧共融共治“治理链”。织牢党组织服务网。根据搬迁社区人口数量和居住分布,组建独立型党支部10个、融合型党支部6个,同步建立工青妇组织。健全“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三级服务网络,把党组织管理触角延伸到搬迁小区、楼栋、住户。织牢社区管理网。对应建立“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楼栋长”为框架的社区治理网,设置网格党小组68个,选配党员中心户长145人,“两代表一委员”全员进网格,推动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服务全覆盖。织牢帮扶连心网。对搬迁社区落实一名领导包抓、一个县级以上单位包联、一支工作队帮扶、一名第一书记指导、一名干部结对帮扶,让搬迁社区群众脱贫不脱帮扶,户户有人联、事事有人管、服务常态化。

坚持“六联共促”,绘制共融共治“同心圆”。党建联抓。建立“村社联建”“部门驻建”“社企联建”模式,合力推动组织共建、活动共办、服务共抓、资源共享。治理联动。推行居民需求清单、服务供给清单、服务项目清单制度,整合扶贫、综治、安全等大数据信息,建立搬迁社区智慧平台,统一调度派单,实现服务群众“一呼百应”。产业联扶。坚持农村建园区、社区办工厂,引导搬迁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园区务工、创业孵化等形式,增强“造血”功能。就业联促。设立搬迁社区农民工党建服务站,深化政企合作,大力实施修脚养生、职业茶农等“五大免费培训”,推进“订单就业”。推行“家庭作坊”模式,实现就近就业。服务联做。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站办理”模式,落实“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深化承诺代办、志愿服务,组建“帮帮团”“邻里帮”,引导群众守望相助。文明联创。建立搬迁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着力建设家风正、民风淳、乡风好的文明新社区。

坚持“五化同步”,铺筑共融共享“幸福路”。推进党组织建设标准化。选派10名组工干部担任独立搬迁社区党建指导员,聚合驻社区单位力量,围绕标准化党组织七大项指标,强功能、补短板、优服务、抓提升,融入“一江三线”党建示范带。推进社区管理精细化。健全完善搬迁社区“双网管理”、包帮联建、小微权力清单等“五项制度”,推行社区干部日常坐班、节假日轮班、错峰延时服务,合理布局小超市、小食堂、小药店、小书店、小银行“五小”设施,形成“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推进增收保障多元化。建立搬迁社区家庭劳动力信息台账,适时组织劳务招聘活动,与陕西远元修脚集团等企业签订用工订单,每年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10000余人次,新增公益岗位122个,培育新社区工厂44家,组建建筑、搬运、家政等劳务队21支,发展“家庭作坊”32个。推进文化生活多样化。配备社区远教广场LED大屏16个,建设党建宣传文化长廊,持续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累计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文化课堂、社会公益、先进表彰活动100余场次,表彰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创业标兵等先进典型165人。推进服务阵地规范化。统一规划建设搬迁社区党群服务、综治调解、物业管理、日间照料、文体活动“五个中心”,实现便民服务、党群议事、保障维权、纠纷调解、帮扶救助、志愿互助服务一体化。

 

(中共紫阳县委组织部 供稿)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