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市县亮点 / 正文

汉阴:突出“四个强化” 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1-11-16 10:30 作者:中共汉阴县委 汉阴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汉阴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农旅富民“四大战略”和“一城五园三带三产业”发展布局,着力强化项目引领、产业支撑、科技创新和服务保障,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县域经济监测综合排名由2010年全省第72位前进至第33位。今年一季度,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2.6%,规上工业生产总值增长57.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0.6%,均位居全市第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等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强化项目引领,增强发展后劲。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紧扣新型城镇化建设,月河川道城镇经济带、南区汉江生态经济带、北区山林经济带“三大发展带”和富硒食品、新型材料、文旅康养“三大产业”,组建项目谋划工作专班,健全项目谋划生成机制,全力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储备等工作,共储备重点项目289个,总投资1032亿元,13个重大项目挤进省级“十四五”规划盘子,位居全市第1。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夯实重点项目包抓责任制,创新推行“12345”项目工作法,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公开承诺和“晾、晒、评、比”,全力助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2020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居全市循环县区第一位。

强化产业支撑,提升发展质效。秉承绿色发展、循环发展、融合发展理念,倾力打造四个“百亿产业链集群”。做优大米高端衍生链,聚合县内10万亩水稻种植基地,以新茂生物公司为龙头,打造从大米种植到米业加工、米糠提取物,再到米糠渣生产有机肥追加有机稻的循环产业链,产品远销美国、香港等地。做强新材料产业链,聚合县内佳佳乐、天元科技等8家建材企业,生产加气砖、涂料、速干水泥、玻璃、管材、防锈颜料、陶瓷制品等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军工和制造业,年产值达26.3亿元。做大健康食品产业链,依托万吨功能性食品园区,以幸福农业、盛发魔芋等企业为龙头,开发杜仲胶、固体饮品等产品,带动田园综合体、文旅康养等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形成大健康产业体系,获评“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做活现代文化创意产业链,以省级文化产业重点园区“三沈文化产业园”为龙头,着力打造集文化旅游、研学教育、书画产业和商业开发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目前,三沈文化产业园核心聚集区已建成沈氏家训展览馆、美食文化街区、汉阴书院等项目,完成投资近10亿元。

强化科技创新,培育发展动能。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力度,在全省率先建成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被列入全省科技创新驱动试点县。目前全县有中昌科技、华晔植物、华能新材料3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成全市首个魔芋专家工作站、中药产业专家工作站,陕西师范大学国家级工程实验室落户汉阴。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全县8家企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引进、试验以及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2020年,全县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0.24%;完成专利申请95件,专利授权25件;荣获陕西省知识产权强县,目前正全力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县。

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完成省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加快推进省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审批比例达97%以上。先后出台《招商引资扶持办法》《外资外贸企业奖补办法》《工业用地先租后让管理办法》等系列配套政策,每年预算15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设立2000万企业出口退税资金池,专项制定帮助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共渡难关若干措施,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新设立企业还贷周转金,累计发放资金149笔6.68亿元,帮助企业顺利倒贷10.1亿元,做法得到省市充分肯定。抓实用好“321”信息平台、“12345”便民服务热线、企业大走访三大载体,设立招商引资“绿色通道”,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推行“首席服务员”制度,获评“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区”称号,入选全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地区。


责任编辑:李晓恒

上一篇

下一篇